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中医基础学融合性课程整合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法、辨证的内容,同时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古代文献选录和最新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既能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通晓古今知识,又能融会贯通,将各种知识交汇融合,建立创新思维。
20
0
在《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中,国际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倡导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同时,现代医疗模式已转变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新模式。传统的课堂和远程线上教学,均无法满足住院医师的动手操作需求。合格的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是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病理技术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而非“纸上谈兵”的医师。
39
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医学生毕业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进入具备国家认定资格的培训基地医院,接受规范化的临床培训,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称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住培旨在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诊疗水平,对于培养21世纪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
43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针灸学走向世界,培养适应国际化的全方位、高素质的中医、针灸推拿人才,是中医药国际化及传播中华文明的有效手段。上海中医药大学自2012年起,开设面向海外留学生的针灸推拿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文化传播使者[1]。
23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赋予人类探索医学奥秘的驱动力,提供克服医学难题的有效方法,丰富人类医疗智慧,推动医疗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劳动同样孕育了医学术语,对医学术语的形成起到关键性作用。
124
学生课前通过网络视频资源等进行自主预习,课堂时间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互动式学习活动, 如病例讨论、模拟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临床应用能力。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 即大型网络公开课,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
42
当代医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之一,是与新媒体融合成长的一代。要做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借助新媒体、研究新媒体,要精准分析医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要精准定位医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手段和方法。
4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对新时代中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有永恒意义、“万古不废”、堪为后世典范的中医经典,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同时,中医药发展载入了“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标志着其进入了新时代。
35
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每年都会新增一种或多种传染病,这些新增病原与已有病原导致了大多数区域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1]。近年来,H1N1流感病毒疫情、埃博拉病毒疫情、寨卡病毒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54
核医学是核技术与医学结合的产物,是为了适应近代医学飞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学科[1]。1978年卫生部决定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核医学教学课程,核医学自此成为大学本科必修课。
38
模拟训练在TAP阻滞培训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常采用的凝胶模型使穿刺针很容易显影,但无肌肉层次的突破感,使麻醉医师在临床穿刺时困难增加,除了不易辨别的腹部肌肉层次,还存在穿刺过程因穿刺针显影不够清晰,导致并发症增加。因此选择更真实的仿真模型可以更好地提高该技能培训。
3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技术领域也在不断革新,检验科实验仪器和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升级为人工智能操作管理。这使得医学检验人员的工作内容侧重于临床标本的前处理、实验仪器的操作与维护、特殊标本的处理、实验仪器异常结果的审核与处理、与临床医护人员的充分交流等。
30
近年来,我国母婴健康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10万和19.0‰分别下降到20.1/10万和8.1‰[1],但是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12.0/10万和5.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助产士和产科护理人员是母婴安全的重要人力保障[2]。
49
课后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通过和专业基地指导医师及不同年级住院医师的座谈,了解住院医师对入专业基地各环节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入专业基地的形式和内容。本次入专业基地教育为住院医师顺利过渡到轮转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18
中药分析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以中药分析学为基础,与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中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2]。
37
影响因子:0.427
影响因子:0.453
影响因子:0.648
影响因子:0.34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16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