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子宫内膜癌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1-2]。该病好发于绝经期妇女,有流行病学调査显示,该病危险因素广泛,其发病与内外源性雌激素、肥胖、月经史、生育史、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3]。2019年中国癌症中心统计,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为10.28/10万,病死率为1.9/10万[4]。
33
0
在我国,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仅次于宫颈癌的第二大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2022年统计学数据显示,我国子宫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为7.77万人,死亡人数为1.35万人[1]。近年来,我国E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2]。
94
子宫内膜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发病率逐年升高,是由多因素、多基因、多步骤导致的,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可使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术后放化疗结合治疗,该治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命,但仍具有较高复发率。miRNA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在细胞增殖、胚胎发育、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26
子宫内膜癌是普遍多见的妇科恶性生殖道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约占70%以上[1]。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和发展比较复杂,是多因素、多阶段和多机制作用的结果[2]。
20
近年来,微阵列和高通量测序等研究方法被应用于探究癌症生物标志物,一些癌症标志物被应用于癌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11]。目前,有研究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出与子宫内膜腺癌相关的糖酵解途径上的B3GALT6、DCN等9个基因[12]。
30
据统计,早期EC患者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晚期EC患者仅为20%左右[1]。目前,针对EC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激素治疗、化疗和放疗等,但这些治疗方式主要适用于早期EC患者,对晚期EC患者的疗效较差,并且化疗和放疗往往会对正常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2]。
21
子宫内膜复杂非典型增生是子宫内膜癌前、非生理性、非侵袭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体因雌激素的持续刺激而出现不规则增生,导致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增加,以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比例升高为主要病理学表现[1-3]。研究表明,复杂非典型增生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前兆,约有29%未经治疗的复杂非典型增生可进展成为恶性肿瘤[4-5]。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与生活方式、经济工作压力均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略,以出血、阴道排液、疼痛、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3]。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现阶段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34
EC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异常流血,早期出血量往往较少,部分患者还会有阴道异常排液、下腹部隐痛等症状,液体为脓血样且有恶臭味。当疾病发展到晚期时可触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宫,合并积脓者有明显触痛感。此外,疾病晚期时可能出现神经受压,患者会有下肢或腰部疼痛症状,甚至出现贫血、发热等全身症状。
28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传统的分型无法真正地体现肿瘤的异质性,在疾病疗效以及预后预测和评估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普遍研究认为,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预测均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关于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检测主要依托的是免疫组化检测 。
42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常见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已突破41.7万[1]。手术是治疗EC的主要方式,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意义[2]。但由于手术切除部位较为特殊,患者不仅面临尿潴留、感染等手术风险,还要承受生殖功能丧失、性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生理和心理压力较大,易产生恐惧情绪[3-4]。
23
子宫内膜癌(uterine corpus endometrial carcinoma,UCEC)是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目前UCEC的治疗手段多样化,为患者提供较多选择。尽管对于大部分UCEC患者来说,行子宫切除术然后根据最终病理结果行术后放化疗是目前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但由于个体差异大,并且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患者生育功能影响较大。
31
子宫内膜癌作为妇科中常见的一种生殖道恶性肿瘤,多发于绝经期前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月经量多、周期不规律、痛经等,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随病情进展,宫底部及宫角部的癌灶组织不断生长,最终可蔓延至输卵管、卵巢等组织,一旦病情发展至晚期,癌灶组织则会扩散至全身多个器官、组织,加大治疗难度。
27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 肿瘤,多见于老年女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可能与饮食习惯、身体活动量减少、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增多有关。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等良性•55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5 年 2 月第 45 卷病变具有相似性,可能导致患者就医不及时,增加了治疗难度。
18
子宫异常出血为妇科生殖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长度、出血量中的任意一项不符的宫腔出血 。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失衡,加之常伴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等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较高 。因此,应重视绝经后子宫良性病变伴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筛查。
影响因子:2.985
影响因子:0.997
影响因子:0.962
影响因子:0.750
影响因子:1.920
影响因子:0.81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