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由于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时被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且患者治愈率低、预后差,因而明确其发病机制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微小RNAs(mi RNAs)表达谱的异常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效果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临床意义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发病率 子宫内膜癌 微小RNA-23a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征为侵袭转移,临床发病率、病死率较高。mi R-21为参与肿瘤进展的mi RNA,可促进肿瘤的发展,并可对PTEN的表达进行调控。PTEN为抑癌基因,具有较强的脂质磷酸酶活性,PTEN表达下降后,可促进VEGF、MMP-9的表达,诱导恶性肿瘤的发展。
关键词: GATA结合蛋白3 人类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 侵袭R735.2 子宫内膜癌 微小RNA-21近年来,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多组学研究全面揭示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遗传图谱,提出新的分子分型策略:依据多组学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性分为聚合酶-ε(polymerase epsilon,POLE)、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高拷贝型(copy-number high,CNH)和低拷贝型(copy-number low,CHL)4个亚型用于患者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4]。
关键词: stratifin TCGA 临床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EC)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逐年增加,由于其症状发展快速及良好诊断性,大多患者可经早期诊断发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1-2]。目前,手术治疗是EC主要治疗方法,早期主要以开腹手术为主,但其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影响患者预后。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肌层浸润深度 腹腔镜手术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不良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尽早对患者进行诊疗,对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目前临床将病理组织检查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操作,会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且操作繁琐,检测时间较长,不适合大样本常规筛查。
关键词: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子宫内膜癌 甲状腺激素 糖类抗原199 诊断价值影响因子:0.962
影响因子:0.997
影响因子:1.148
影响因子:1.920
影响因子:0.600
影响因子:0.59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