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女性乳腺有15~20个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导管内乳头状瘤又称为囊内瘤,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产后妇女,以40~50岁者居多,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对46例超声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超声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46例,年龄28~59岁,平均(45.6±6.2)岁。临床症状:乳头溢液28例,其中,血性溢液18例,溢液可持续或间断,也有患者无意中发现内衣有溢液污迹就诊。乳头周围扪及肿块6例,常规体检发现异常12例。由于导管内乳头状瘤瘤体较小,多数情况下不能触及肿块,中央型乳头状瘤可在乳晕附近触及结节状或条索状肿块,质地较软,轻压时可出现溢液。
1.2方法
采用Philips IE 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5~11 Hz进行扫查。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上举,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双侧腋窝,当外象限检查困难时,可辅以侧卧位,检查时依照一定顺序横切、纵切,并以乳头为中心做放射状检查,切面相互覆盖,避免遗漏。确定肿瘤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
2、结果
46例患者中,40例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2例病理结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诊断符合率为86.96%。6例误诊中,浸润性导管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2例、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3例,表现为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属非肿瘤性疾病,上皮增生曲折成乳头状,乏血供病变,而导管内乳头状瘤血流相对较为丰富,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40例乳头状瘤患者中,I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突起14例,扩张导管多位于乳头乳晕后方,肿块为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呈乳头状突起或结节状;Ⅱ型囊实混合结节型17例,结节界清,囊壁见实性乳头状突起、实性肿块或实性肿块边缘仅显示少量无回声区;Ⅲ型实性结节型9例,不显示导管扩张,肿块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低回声或等回声,边界清,似有包膜。瘤体内血流较丰富者8例,瘤体内探及散在点状血流者24例,未探及明显彩色血流显示者8例。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影像特征,见表1。
表1 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影像特征
3、讨论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或相对增高有关。由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引起乳管扩张,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乳管内乳头肿瘤。根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分类,将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大多为中央型,源于大导管,通常位于乳晕下,不累及终末导管,一般认为其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外周型乳头状瘤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位于乳腺的周围象限,一般认为是癌前期病变,癌变率为5%~12%。本次就诊病例中有2例病理结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
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主要表现为[1]:(1)乳头溢液。溢液呈血性、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溢液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有些挤压乳头时流出,也有些患者是无意中发现自己内衣或乳罩上有溢液污迹。(2)乳腺肿块。由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瘤体小,多数情况下不能触及肿块。有些中央型乳头状瘤可在乳晕附近触及结节或条索状肿块,质地较软,轻压肿块时可出现溢液。乳腺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较多,瘤体较小,症状体征不明显,临床不易发现,当数个小结节堆积一起呈高低不整表面,声像图难以确定其病理性质,注意与乳腺癌相鉴别。部分囊肿内的沉积物需要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相鉴别,大部分沉积物可移动、变形,而导管内乳头状瘤没有这种现象。少部分沉积物较粘稠,附着于囊壁上不随体位改变移动,可利用CDFI进行鉴别,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可显示血流,而附着沉积物则不显示血流。超声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1)无症状导管内乳头状瘤常在超声检查中发现导管内异常微小结节肿块。(2)中年女性乳头自发性溢液、溢血或触及肿块者,大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可提示诊断。(3)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可提示病变部位、大小,临近组织导管扩张程度。(4)乳头溢液,病灶为无导管扩张的实性结节及条片状,不规则,与乳腺癌难以区别。
总之,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高频超声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2]。因此,可将超声检查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坚,邹强,王红鹰,等.纤维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的临床价值[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11(2):119-121.
[2]郭蕾,程建中,刘浏.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8):1348-1350.
马静,丁继平.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诊断[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4):466-467.
分享:
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包括鳞癌和腺癌等组织亚型,有75%的NSCLC患者在诊断之初就发生了转移和浸润,平均生存期仅为2年。虽然目前有多种新的治疗方法引入临床,但NSCLC的5年生存率仅为15%〔2〕。因此寻找有效的预后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显得至关重要。
2025-03-12Grogg等[4]报道的110例LELGC中,未有1例同时出现EBV阳性和MSI-High,这与其他病例报道的结果一致,提示了EBV感染和MSI-High可能是参与LELGC不相关的两个病因通路,但是无论哪种亚型,LELGC都会出现淋巴细胞的广泛浸润,可能与患者预后较好有关。
2025-02-25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2022 年,中国有870 982 例新发肺癌病例和 766 898 例肺癌死亡病。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 80%~84%,包括腺癌(30%~50%)、鳞癌(20%~35%)和大细胞癌(9%)。小细胞癌约占所有肺癌16%~20%。其他非小细胞肺癌亚型,如肉瘤样癌、腺鳞癌等,为少见类型。
2025-01-21肺癌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 18% ,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病人数占肺癌患病人数的 85% 左右。 目前治疗早期 NSCLC 的有效手段仍然是手术联合辅助治疗如免疫、化疗等治疗方式,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外科手术联合围术期免疫治疗和化疗在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024-12-23软骨肉瘤 (chondrosarcoma) 是一种以产生软骨基质为特征的恶性骨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占恶性骨肿瘤的 17%~24%。骨盆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占到全部患者的 22%~39%。软骨肉瘤分为多种亚型,经典型软骨肉瘤最常见,约占 90% 以上。根据病理分类,骨盆软骨肉瘤可分为 Ⅰ~Ⅲ 级。
2024-11-21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疾病。而新疆属于2型糖尿病的高发地区,这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新疆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寒冷干燥,居民喜食辛热炙煿之物,使此地的居民罹患疾病具有特殊性。
2024-10-22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好发于食管中段的恶性肿瘤,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易发病,患者表现为进行性的吞咽困难,疾病诱因包括但不限于吸烟饮酒过量、饮食温度过高、常食腌制食物。早期治疗预后良好,但其易发生转移,侵犯邻近器官,错失治疗窗口期,预后较差[1,2]。
2024-09-25全球癌症数据表明,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于第2位,但死亡率却最高。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5%,其中肺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肺腺癌的临床治疗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晚期肺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低,因此肺腺癌研究需要更多的研究策略。
2024-08-19据估计,截止2016年,全球由于癌症导致的早逝病例为450万,占癌症总死亡数的50%,在中国,癌症也是导致早逝的第二大疾病,到2016年为止,大约有2 412 500人死于癌症。肿瘤相关性失眠(cancer related insomnia,CRI)是肿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患病率为25%~59%。
2024-07-22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00万,且呈上升趋势。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体检普及、人均寿命延长,我国PCa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男性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美国2020年有超过19万名男性确诊PCa, 其中约33000名男性死于PCa。
2024-06-21人气:18466
人气:15876
人气:15457
人气:14982
人气:1454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肿瘤预防与治疗
期刊人气:1091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0904
国内刊号:51-1703/R
邮发代号:62-142
创刊时间:197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