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淋巴瘤化疗患者应激反应及其护理干预策略。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70例淋巴瘤化疗应激反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及心率、心理健康程度、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控制平稳,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通过对比心理健康程度发现,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发现,淋巴瘤化疗病人应激反应明显降低,增加了治疗依从性,减小患者痛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淋巴瘤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但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人体细胞也会产生一定的伤害,使机体出现应激反应。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促进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健康,但过度的应激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不利于化疗治疗的顺利度过[1]。为了减少化疗后产生应激反应对患者的刺激,提高临床化疗效果,稳定患者的心理、生理功能,临床改革了原有的护理模式,提倡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以减轻患者化疗后心身刺激,增强化疗信心[2]。本研究总结归纳了护理干预措施应对淋巴瘤化疗病人应激反应,旨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肿瘤科行化疗治疗的70例出现应激反应的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4.8+4.5)岁,病程1-5个月;对照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57.8+4.1)岁,病程1-5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淋巴瘤的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均符合化疗要求,采用WHO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4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化疗后应激反应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分析研究。
1.2 护理干预措施:(1)基本护理。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测量血压、心率,常规入院宣教、创造舒适病房环境、药物服用指导、饮食指导等。(2)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观察其心理状态,是否有抑郁、焦虑、悲观等负面心理情绪,针对患者的不同个体差异,如文化程度、疾病认知、心理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注重沟通技巧,密切关注心理变化,预防性的给予应激反应护理,使患者产生信赖感、安全感,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治疗信心,努力克服化疗带来的不适感,减轻身心负担。同时,鼓励家属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合理、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使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治疗[3]。(3)化疗护理。化疗前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的上肢静脉情况,选择适宜血管进行穿刺,注意保持宽松衣物在化疗期间,避免衣物压迫血管;如需静脉注射药物,应把握好给药速度,不宜过快,若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时,应仔细检查核对药物先后顺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护理时注意观察血管情况,避免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4]。(4)饮食护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制定化疗食谱,宜食用高蛋白、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可给予中药饮食,调节机体免疫力,起到补益、镇静、减少胃肠道反应等作用。如四君子汤可提高患者的体内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当归汤可诱生干扰素,提高患者代谢功能,增强机体抵抗能力[5]。(5)不良反应护理。化疗的毒副反应较多,常见的有恶心、呕吐、头痛、静脉炎等。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讲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方法,在患者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在旁对患者进行行指导及护理,保持患者口腔内的清洁、舒适,及时清除呕吐物;注意观察患者化疗期间的表情、神态变化,询问患者不适感,若出现强烈不适感则停止化疗[6]。同时应预防化疗静脉炎的产生,由于静脉炎会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坏死,造成强烈的心理不适,对化疗的顺利进行也十分不利,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血管变化,但一般不在下肢静脉注射。对于外周静脉较差或者需治疗多个化疗疗程患者血管无法承受多次穿刺,可采用颈外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等置管方式[7]。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分别检测血压及心率变化,并做好记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来评价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应激反应的影响;采用自制调查评分表,评价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x+s)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见表1。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控制平稳,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注:*与#相比,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变化(x+s)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程度比较,见表2。护理后通过对比心理健康程度发现,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相比,P<0.05。
表2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程度比较(分,x+s)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应激反应是由于个体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受到强烈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强烈心理反应过程。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应激反应对心理的负面影响巨大,对人体的血压和心率产生影响,造成心率和血压变化[8]。造成淋巴瘤应激反应的因素较多,患者角色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变、与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不畅、化疗的严重副反应等均会增加应激反应的程度[9]。因此,在化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临床研究显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缓解负面心理情绪,达到最佳身心状态,对于提高化疗治疗的依从性,保证化疗效果的发挥有积极的作用[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控制平稳,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通过对比心理健康程度发现,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充分证明淋巴瘤化疗病人应激反应采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配合度,减轻心理负担,减少不良反应刺激,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映娥.淋巴瘤化疗患者的应激反应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82-83.
[2]甘宇.淋巴瘤化疗患者应激反应的分析与护理干预[J].广西医学,2009,31(5):684-685.
[3]刘运梅,肖丁华,马金秀.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2):417-472.
[4]章海英.护理干预改善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症状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913-1914.
[5]黄红娣.循证护理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1002-1003.
[6]冯羽飞.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7):93-95.
[7]朱金梅.淋巴瘤化疗患者的应激反应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5,28(26):135-136.
[8]郑艳芹.淋巴瘤化疗患者应激反应及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7):3518.
[9]曾娜娜.淋巴瘤化疗患者的应激反应及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3(8):4167.
[10]周萍.淋巴瘤化疗患者的应激反应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74.
梁素丽.淋巴瘤化疗病人应激反应及其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系统医学,2016,1(11):151-153. DOI:10.19368/j.cnki.2096-1782.2016.11.151.
分享:
颅内动脉瘤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破裂,血液则会迅速流入蛛网膜下腔,除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外,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对于该病常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然而有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既往有研究指出,年龄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具有一定关联。
2025-04-1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进展期NSCLC对患者的威胁较大,治疗不佳可能导致患者预后不良[2-3]。进展期NSCLC无法进行手术干预,化疗是其治疗的重要干预方式之一[4-5]。及时有效的疗效评估对于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均有重要作用。
2025-03-18软骨肉瘤是起源于软骨细胞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年人群,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盆等部位,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且由于软骨肉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1-2]。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软骨肉瘤进行手术治疗后的复发及转移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生存情况不佳[3-4]。
2025-03-18近 30 年来,随着城市化率、老龄化率、超重肥胖率的上升等原因,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持续增长,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 11. 2%,这其中 2 型糖尿病 ( type 2 diabetesmellitus,T2DM)占 90%以上。 与此同时,近几十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2025-02-07肝癌是全球死亡率排名第三的癌症,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占85%~90%[1-2]。目前,肝切除手术和肝移植能显著延长早期HCC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晚期患者复发率高、预后较差[3-4]。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转化为具有迁移能力的间充质细胞的过程。
2025-01-08大鼠肉瘤基因(rat sarcoma gene,Ras)家族中K-Ras突变最为常见。Ras蛋白是Ras基因表达的产物,通过调节鸟嘌呤三核苷酸磷酸(GTP)与鸟嘌呤二核苷酸磷酸(GDP)的相互转化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Ras基因突变后,Ras蛋白构型发生转变,失去了调节能力,造成细胞不可控地增殖。
2024-12-19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I-DLBCL)是一种原发于胃肠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肠外淋巴瘤类型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发生于食管、胃、小肠、大肠等部位[1]。
2024-12-17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 929万例,其中死亡病例996万例。癌症疼痛作为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2024-12-05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恶性疾病之一,因恶性肿瘤病死率高、易复发,再加上临床治疗中不可避免的手术创伤、放化疗毒副反应等,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躯体损害与痛苦,也会给患者心理带来沉重的打击,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心理痛苦,降低其生存质量。
2024-11-21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男性和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五年生存率为65%,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女性高25%,且近年来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在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结直肠癌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
2024-11-21人气:18513
人气:16599
人气:15949
人气:15527
人气:152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期刊人气:316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09-7708
国内刊号:31-1965/R
邮发代号:4-686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40
影响因子:1.212
影响因子:0.321
影响因子:0.93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