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叉头框蛋白P3(FOXP3)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分析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子宫颈鳞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留取术后肿瘤组织;另收集同期在该院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后留取的正常子宫颈组织55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XP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Bcl-2相关X蛋白(BAX)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子宫颈鳞癌肿瘤细胞中FOXP3表达阳性率(58.18%)明显高于子宫颈上皮组织(1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571 2,均P<0.05)。FOXP3在不同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是否限于子宫体的表达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颈鳞癌中FOXP3与PCNA、FOXP3及Ki-67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FOXP3与BAX、FOXP3及Caspase-3均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FOXP3与生存时间相关(P<0.05)。结论 FOXP3在子宫颈鳞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标具有相关性,FOXP3可能为子宫颈鳞癌独立的预后因子。
子宫颈鳞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交界区[1],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上皮内瘤变为前驱病变[2],病变形成后肿瘤细胞呈高增殖状态,具有侵袭和进展的生物学特征,总体预后较差[3-4],其发病过程复杂,目前学者在基因水平上关注其发生的机制,并发现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存在多种基因异常表达。叉头框蛋白P3(FOXP3)是叉头框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近年学者认识到其在肿瘤间质的淋巴细胞中异常表达,可能是肿瘤细胞微环境中的调控因子,但是学者在研究[5-6]中发现肿瘤性的上皮细胞中也伴随着FOXP3的异常,认为其在肿瘤细胞形成和恶性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子宫颈鳞癌进行前瞻性实验设计,检测FOXP3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细胞增殖指标和凋亡指标的关系,探讨其预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子宫颈鳞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并行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②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研究前均经2位病理主治医师复核并再次明确,符合WHO中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排除标准:①术前行放、化疗;②双原发癌;③有严重内科系统疾病或免疫性疾病;④近3个月有感染史。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后留取的5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同上。均留取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本研究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要求。样本量纳入应用统计学公式n1=n2=2[(uα+uβ)/δ/σ]2+1/4uα2估算,结合预实验和查阅文献中的数据,拟正常子宫颈上皮细胞中FOXP3阳性率10%,子宫颈鳞癌肿瘤细胞中阳性率为50%,拟σ=10,δ/σ=0.59,α取0.05,得到n1=n2≈52例,拟定5%删失值(失访或非全因死亡),因此子宫颈鳞癌患者和对照患者术后组织纳入样本量均为55例。
1.2方法
基于术后蜡包埋组织进行实验。FOXP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Bcl-2相关X蛋白(BAX)及Caspase-3的一抗均为浓缩液,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先行预实验选择显色效果最清晰且对比度最好的稀释浓度进行正式实验。稀释浓度:FOXP3为1∶200、PCNA为1∶150,Ki-67为1∶200、BAX为1∶100、Caspase-3为1∶200。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完成实验,严格按说明书操作,DAB显色,减少误差。实验结果均由2名病理主治医师盲法阅片进行判读。每张切片先在100倍(低倍)镜下观察并选择上皮细胞集中且显色效果最好的3个区域,然后在200倍(高倍)镜下计数并观察,取平均值。FOXP3、PCNA及Ki-67均以细胞核显示为黄色、棕黄及棕褐色为阳性,BAX、Caspase-3均以细胞质显示为黄色、棕黄及棕褐色为阳性。以二维法评分,着色强度评分:以无、黄色、棕黄、棕褐色分别计为0、1、2、3分,阳性细胞百分率评分:以<5%、5%~25%、26%~50%、51%~75%、>75%分别计为0、1、2、3、4分;两者相乘为每张切片的最终评分,分值范围为0~12分。以≤5分为阴性,以>5分为阳性,计算阳性率。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AS 6.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组间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相关性应用相关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并对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行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患者基线资料
子宫颈鳞癌共观察55例,年龄31~85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非角化型41例,角化型14例;有淋巴结转移18例,无淋巴结转移37例;有脉管癌栓12例,无脉管癌栓43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后的患者共55例,年龄37~81岁,中位年龄59岁,均留取正常子宫颈组织。病理HE图像见图1。
2.2生信分析结果
生物信息分析(GEPIA网站)预测FOXP3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可能高于正常组织。
2.3子宫颈鳞癌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FOXP3阳性率比较
子宫颈鳞癌中FOXP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71 2,P<0.05)。子宫颈鳞癌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FOXP3阳性率比较见表1,FOXP3的表达见图2。
2.4 FOXP3在子宫颈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中表达的比较
FOXP3在子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是否限于子宫体的表达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年龄、有无坏死及有无脉管癌栓的表达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OXP3在子宫颈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中表达的比较见表2。
2.5子宫颈鳞癌中FOXP3与增殖指标PCNA和Ki-67的相关性
免疫组化检测子宫颈鳞癌中PCNA评分范围是1~10分,Ki-67评分范围是1~12分。相关回归分析显示,FOXP3与PCNA(回归方程为Y=0.619X+2.084)、FOXP3与Ki-67(回归方程为Y=0.568X+1.917)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PCNA和Ki-67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见图3。
2.6子宫颈鳞癌中FOXP3与凋亡指标BAX和Caspase-3的相关性
免疫组化检测子宫颈鳞癌中BAX评分范围是2~12分,Caspase-3评分范围是1~12分。相关回归分析显示FOXP3与BAX(回归方程为Y=-0.318X+7.143)、FOXP3与Caspase-3(回归方程为Y=-0.346X+7.333)均呈负关性(均P<0.05)。BAX和Caspase-3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见图4。
图1正常子宫颈组织和子宫颈鳞癌病理图像(HE染色)
表1子宫颈鳞癌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FOXP3阳性率比较
2.7生存分析
对纳入患者进行术后5年(60个月)随访, 截止时间2022年5月31日。 术后60个月时点共33例死亡,存活20例,失访2例。术后生存时间范围为11~60个月,中位术后生存时间为42个月。生存分析显示FOXP3与生存时间有关(FOXP3的临界值为5分,χ2=5.725 1,P<0.05)。COX单因素分析中均发现FOXP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即检测组织FOXP3的表达对判断子宫颈鳞癌的预后有价值。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FOXP3表达的生存分析图见图5。
图2 FOXP3的表达(免疫组化En Vision法)
表2FOXP3在子宫颈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中表达的比较[例(%)]
图3 PCNA和Ki-67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免疫组化En Vision法)
图4 BAX和Caspase-3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免疫组化En Vision法)
表3单因素分析结果
3、讨 论
FOXP3作为精确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重要因子,其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的p臂上Xp.11.23,有11个编码基因的外显子(E2~E12)和1个非编码基因的外显子(E1),FOXP3表达的蛋白含有43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7.25Da[7-8],参与调控约700个基因的转录。近年研究[9-10]显示其在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和恶变的上皮细胞中有表达。在子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的研究[11]中发现,FOXP3的表达可维持宿主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HPV感染的持续性和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出现。FOXP3可以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患者)进展和消退的独立预测因子[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颈鳞癌中FOXP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颈组织,且在不同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是否限于子宫体的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POXP3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对子宫颈鳞癌形成和进展具有促进作用。FOXP3的作用与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Yang等[1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研究发现FOXP3能通过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也有学者[14]发现此种作用对肿瘤间质T细胞的功能具有一定作用,可能是肿瘤实质与间质共同作用的结果。FOXP3在肿瘤细胞微环境中的表达升高可以抑制干细胞向成熟细胞转化,而分化差的细胞为幼稚细胞,表现为“永生化”的特征,此类细胞体积小,细胞核深染,细胞间连接明显松散,易于迁移和播散[15-16]。FOXP3能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迁移,这也使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特性[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FOXP3与增殖指标PCNA和Ki-67具有正相关性,与凋亡指标BAX和Caspase-3具有负相关性,提示POXP3在对子宫颈鳞癌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实现的。BAX和Caspase-3均为促进凋亡的基因[19],FOXP3可能是通过抑制2个凋亡的核心因子减少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即使肿瘤细胞具有“永生化”。Caspase-3最主要的底物是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该酶与DNA修复、基因完整性监护有关,在细胞凋亡启动时,PARP在Asp216-Gly217之间被剪切成31kD和85kD 2个片段,使2个锌指结构与羧基端催化区域分离,正常功能受阻。有研究[20]显示,miR-149-3p通过靶向FOXP3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同时促进细胞凋亡,因此POXP3的作用方式和特征可能更多。但POXP3对凋亡的调控作用还需要进行体外细胞株实验进行直接验证。本研究结果显示,FOXP3与生存时间相关,且经回归分析显示FOXP3是预测子宫颈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检测肿瘤细胞中FOXP3的表达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学者[21]发现子宫颈鳞癌患者血清中FOXP3有表达,发现血液中与组织中FOXP3的表达具有一致性,FOXP3的表达具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特征,认为FOXP3既可作为宫颈癌的筛查、术前疾病评估及术后随访的辅助指标,也可为临床靶向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FOXP3在子宫颈鳞癌细胞中高表达,与细胞增殖指标和凋亡指标相关,FOXP3为子宫颈鳞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参考文献:
[1]王静,袁渊,周敏,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亚基2通过干预线粒体功能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机制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2):136-139.
[4]杨繁,曾永蕾.苦参碱对宫颈癌细胞中Bcl-2/Bax表达水平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1,42(7):840-843.
[5]周有俭,刘曙光,龙嘉莉,等.Foxp3和SMARCE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4):411-415.
[7]钟恋君,王进京,郑洪.三阴型乳腺癌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4、CD8、Foxp3和PD-L1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2,38(3):278-283.
[8]姬宇宙,薛霞,范文强.食管癌患者根治手术前后外周血中GATA3、Foxp3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2):276-280.
[18]白洁,王中良,李晶.进展期胃癌组织中ESM-1、IGFBP3、FOXP3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4):536-539.
[19]刘爱东,唐慧,刘芳,等.基质金属蛋白酶-21在老年结肠腺癌患者术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1,42(6):335-338.
[20]王慧玲,杨君,陈瑞香,等.miR-149-3p通过靶向FOXP3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8,25(7):704-710.
[21]阴春霞,贾云霄,曲红光,等.Foxp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3):495-497.
文章来源:刘岩,黄鑫,王雨艳,等.叉头框蛋白P3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标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24,39(16):3148-3152.
分享:
宫颈癌(CC)是目前全球女性中第4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据统计,2018年全球有57万CC病例,而死亡病例已超过31万〔2〕。CC发生的主要因素是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的预防疫苗主要有二价、四价和九价〔3〕,尽管疫苗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也存在死亡率。目前,CC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射治疗,辅以化疗〔2,4〕。
2025-04-10宫颈癌可分为鳞癌、腺癌,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对患者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较为重要[3]。磁共振成像(MRI)为无创检查方式,可对宫颈癌进行诊断,但该检查方式无法对患者病情分期进行准确的诊断。进行DCE-MRI时,临床需使用对比增强剂,临床效果较好,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可详细观察肿瘤周围血管,评估患者肿瘤微环境[4]。
2025-04-02目前宫颈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见发病年龄在 30~35 岁,浸润癌发病年龄在 45~55 岁,不论哪一种疾病都会给女性的身体、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该病具有病程较长的特点,因此应对其进行早期检测,尽早为患者实施合理的诊疗,这对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和改善其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04-01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CC)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全球肿瘤第三位。 CC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宫颈损伤、慢性细菌感染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 慢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损伤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导致宫颈癌的进展。 CC 患者的生存时间受其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2025-03-28宫颈癌死亡率的下降与医疗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目前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以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分子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联合的综合治疗为主[4],其中放射治疗在宫颈癌各临床分期均适用[5]。在宫颈癌早期,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案,放射治疗也可有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中晚期姑息放射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6]。
2025-03-27宫颈癌是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有研究表明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威胁女性生命安全。在癌症病人治疗中度疲乏发生率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不同病人心理反应、癌症症状程度不同,可能与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有关[2]。
2025-03-18宫颈癌发病隐匿且转移晚、进展缓慢,确诊时大部分患者病情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1-2]。宫颈癌具有易转移性和高侵袭性,故加强宫颈癌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调控蛋白表达与疾病发生、发展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3]。
2025-02-20调强放疗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调强放疗可使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形状适合度较常规放疗大有提高,进一步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照范围。随着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放疗越来越注重精准化和个体化,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放疗副反应[1-3]。
2025-02-20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方法逐渐无法满足当前患者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对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改善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加速康复速度[2-3]。
2025-02-18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通常与手术和化疗联合使用。放疗利用高能射线照射宫颈癌病灶,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阻止其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2]。放疗可以通过外部放射治疗或内部放射治疗的方式进行。外部放射治疗是将放射线从机器外部照射到患者体内,以破坏癌细胞。
2025-02-17人气:980
人气:966
人气:773
人气:755
人气:75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妇女研究论丛
期刊人气:1656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4-2563
国内刊号:11-2876/C
邮发代号:2-375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9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