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教学空间改革后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基于教学空间改革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试讲成绩、PPT得分、教案得分及课程满意度。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试讲成绩、PPT得分、教案得分及课程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教育学课程中进行教学空间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及课程满意度。
护理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备开展护理教育教学的能力[1]。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课堂讲授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学生听教师讲授,这是传统的教学空间,在这种教学空间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真正参与教学,学生也很难将护理教育学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有学者提出教学空间理论,认为教学空间具有多样化的表征方式,既有知识教学空间,也有情感教学空间,还有体验式教学空间[2]。将教室分化为多样化的空间表征后,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知识,而且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我院护理教育学课程团队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23年3—6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21级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1、2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1班作为试验组,2班作为对照组。试验组56人,年龄20~23岁;对照组54人,年龄20~24岁。护理教育学课程开设于三年级第一学期,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及前期基础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准备
教材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护理教育学》(第5版)(段志光、孙宏玉、刘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出版)。开课前课程组进行了3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讨论了此学期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空间改革任务,在护理教育学课程中,由于教室物理空间的固定性,无法对其进行设计,课程组为促进学生掌握护理教育学知识、形成正确的护理教学理念及具备教学能力,对教学空间进行设计与规划,设计了以下教学空间:知识讲授的教学空间、理念共享的教学空间、主题讨论的教学空间、试讲体验的教学空间,课程组以期通过教学空间改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2.2 教学方法
(1)试验组采用基于教学空间改革的教学法。
知识讲授的教学空间———护理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护理教育学课程内容抽象难懂,因此教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至关重要。由于护理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护理教育学基本理论及知识[3],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所以课程组精心挑选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以期通过教学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护理教育学知识及具备教学能力。课程组选取部分章节作为讲授的主要内容,细化了章节教学目标,本次教学共5次课,每次课2小时。第1课时内容为护理教育目标体系章节:通过章节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的目的,使其能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第2课时内容为护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章节:通过章节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教学手段及教学原则。第3课时内容为护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章节:通过章节教学,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及学习产生的心理机制。第4课时内容为护理教学的方法与媒体章节:通过章节教学,使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能熟练制作PPT。第5课时内容为护理教学评价章节:通过章节教学,使学生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理念共享的教学空间———课前10分钟学生分享教育理念。护理教育学理论及知识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较为陌生,课程组希望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与分享的形式学习教育理念。(1)教师发布可供学生选择的教育理念列表。(2)将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教育理念进行课前汇报,各小组选的教育理念不能重复。(3)课下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及讨论的形式认真准备教育理念汇报内容,小组内学生相互合作收集资料及制作PPT,并且选择小组汇报代表。(4)课前10分钟学生进行分享汇报,汇报时阐述所选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汇报结束后,先请学生就自己讲解的内容、PPT等进行自评,之后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打分及反馈。
主题讨论的教学空间———教师职业素养探讨。教师职业素养探讨为实验课,共2学时。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其今后除了有可能成为临床护士外,也有可能成为临床带教教师[4],因此,了解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课程组设计了主题讨论的教学空间,即教师职业素养探讨。(1)在第一次实验课上,教师告知学生此次实验课需提前进行准备,即让每组学生寻找4个“引路人”(锤炼品格的引路人、知识学习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意识的引路人),学生可以寻找身边的案例,也可分享在网络上看到的故事。(2)学生将“引路人”相关资料做成PPT,同时选择小组汇报代表。(3)在实验课中,代表通过视频讲解、PPT汇报等方式分享“引路人”故事,各组汇报时间为10分钟。(4)汇报结束后所有学生分享感想,即通过“引路人”的故事,讨论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希望自己做一名怎样的教师。
试讲体验的教学空间———学生小试讲。护理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护理教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护理教育学知识及理论,具备护理教学能力。因此,课程组设计了体验式的教学空间,即学生小试讲,学生小试讲包括两次实验课,共4学时。第1次实验课为学生试讲准备环节(2学时),小组派代表汇报PPT及编写的教案,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进行点评及反馈。第2次实验课为学生试讲环节(2学时),通过组内比赛选出学生代表进行一次15分钟的小试讲。两次实验课都以小组为单位,具体操作步骤:(1)每组选定讲课主题与内容,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准备PPT、共同编写教案,小组内进行试讲比赛,选出试讲人选。(2)小组代表依次讲解PPT及教案,并说明PPT设计理念。小组代表在汇报教案内容时,需汇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应用此教学原则是希望在教学中达到怎样的效果)、教学方法(采用特定教学方法的原因)。通过教案汇报,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护理教育学知识学习效果,也可以及时指导学生编写教案。一组学生汇报完PPT及教案后,其他组同学及教师对其进行点评,有助于汇报组学生进行修改,使其在下一次试讲时能更加完美。(3)学生试讲体验。试讲后,学生根据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反馈继续修改PPT及教案,一周后,学生进行正式试讲;在正式试讲时,小组代表进行15分钟的试讲,教师对其试讲情况、PPT及教案内容进行点评打分。
(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开展5次理论课,每次2学时,共10学时,对照组与试验组理论课教学内容一致。开展4次实验课,共8学时。第1次实验课为教案的编制与设计(2学时),即通过理论课学习,学生编制教案,教师对教案进行点评,以帮助学生修改和完善。第2、3次实验课为多媒体课件制作(4学时),在第2次实验课中,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讲授PPT制作要点,学生自行制作授课PPT;在第3次实验课中,学生展示PPT,并阐释PPT设计理念,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第4次实验课为学生试讲(2学时),学生进行试讲,教师对学生试讲情况、PPT及教案内容进行点评打分。
1.2.3 评价指标
(1)学生试讲成绩、PPT及教案得分。(2)课程满意度。在课程结束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课程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学习体验感、教师的指导、课程学习投入度、课程学习积极性、课程学习参与性的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选项,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3,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8。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双人录入并采用Epi Data软件核对,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讲成绩、PPT及教案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两组学生试讲成绩、PPT及教案得分情况
试验组试讲成绩、PPT及教案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试讲成绩、PPT及教案得分情况
2.2 两组课程满意度情况
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对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学习体验感、教师的指导、课程学习投入度、课程学习积极性、课程学习参与性的满意度更高(见表2)。
表2 两组课程满意度比较
3、讨论
3.1 教学空间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PPT制作技能及教案编制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试讲成绩、PPT及教案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教学空间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教学技能。本研究显示,多样化的教学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并且学生在PPT汇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教学技能、PPT制作技能,无论是在理念共享的教学空间还是在主题讨论的教学空间中,都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在理念共享的教学空间中,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与讨论,不仅掌握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提高了教学思维能力,而且通过同学及教师对自己汇报内容的点评,逐步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及PPT制作技能。同时,教学空间改革有利于学生提升教案编制能力,使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虽然这些空间是多样化的教学空间,但也是相互联系的教学空间,在知识讲授的教学空间中,教师细化了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可实现的目标,如护理教育目标体系章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护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章节教学目标是学生熟悉护理教学过程、掌握护理教学原则等。同时,在试讲准备的教学空间内,学生要按照要求汇报教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案设计与编制方法,使其将护理教育学基础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
3.2 教学空间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课程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在课程满意度上,试验组各项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这些表明教学空间改革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及提高对课程的满意度。在传统教学空间中,由于物理空间的局限性,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讲授,教师是教学的行为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服从于教师的教学活动[5]。而在教学空间改革后,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无论是理念共享的教学空间,还是主题讨论的教学空间、试讲体验的教学空间,都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6],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能积极参与教学,所以学生课程满意度较高。
4、结语
空间并非教学活动的背景板,空间具有形塑教学的潜在力量[7],并且学校的课堂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社会的、体验的、心理的、文化的空间[8]。教师若无法改变物理空间,可以设计无形的教学空间,以增强教学效果。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要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9],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设计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学空间,将传统的单向课堂转变为思想碰撞、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空间中进行有效学习[10]。
参考文献:
[1]许燕,余晓云,肖焕新.基于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的护理教育学教学设计、应用及评价[J].护理研究,2022,36(12):2231-2234.
[3]邢秋燕,张洪,孙晓晖,等.基于同伴互助的小组竞赛在护理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1):91-93.
[4]王卉,李雪,张瑞,等.护理本科生“教师角色”体验式学习在护理教育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4):540-544.
[5]常晟,欧阳广敏.从教到学:学习空间的教育意涵及其建构路径[J].教育科学,2022,38(3):60-66.
[6]于丹,王莹,潘茜,等.“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5):82-83.
[7]张涛,李如密.重新发现教学中的空间:论教学空间的性质及价值意蕴[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4):87-94.
[8]钟启泉.课堂:儿童成长的场域[N].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2019-05-29(005).
[9]张政庭,周恒宇,牟绍玉,等.新医科背景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6):7-9.
[10]叶伟剑,郭丽晓.新型教学空间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3):99-108,114.
基金资助: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新环境(人才、基地)建设专项“新疆高校‘双师型’护理教师条件性知识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2019D03003);
文章来源:王燕妮,甫凤,热比古丽·热合曼,等.护理教育学课程中教学空间的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11):56-58.
分享: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通过医院移动护理系统能够将医疗事业与互联网应用结合起来,使得医护工作能够更加信息化、智能化。在运用移动护理系统对监测人的人体参数进行监测过程中,可将医疗数据上传至数据库中,保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能够具有安全性和实时性[1]。
2024-06-06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重症患者有呼吸困难、缺氧、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不良情绪,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治疗进展缓慢或复发。因此,临床上除采取积极治疗外,需予以患者有效护理干预。
2024-06-05护理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备开展护理教育教学的能力[1]。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课堂讲授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学生听教师讲授,这是传统的教学空间,在这种教学空间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真正参与教学,学生也很难将护理教育学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
2024-06-05库欣病是由于脑垂体腺瘤分泌过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全身皮质醇水平增高的疾病[1]。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库欣病的一线手段[2]。已有研究表明,库欣病诊断过程复杂、康复时间长,病人往往需反复住院,复发病人需多次手术治疗,此外,全身皮质醇水平升高还会导致外观改变、睡眠障碍、血糖异常、性欲障碍和精神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3,4,5,6]。
2023-11-26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是拥有深厚的专科知识、复杂问题的决策能力及扩展临床实践才能的注册护士,在提高病人照护质量、促进护理专业发展、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高级护理实践发展和实施是医疗体制变革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效地将APN整合到医疗保健工作中,应适应各自的政府、医疗保健、护理和消费者文化,以满足一个国家的卫生保健和人口需求。
2023-11-08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是指病人未达到拔管指征而自行将管道拔出,也包括或因医护操作不当所致的管道脱落[1]。非计划性拔管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比较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8%[2,3,4,5,6,7],可造成病人ICU住院时间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吸入性肺炎、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的发生[4,8,9,10,11],在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的同时,也给医护工作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2023-11-08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1],其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渗出液多,术后需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而加强腹腔引流管的管理对观察和治疗术后出血、胰瘘、感染以及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胰腺术后常规需放置2~5根引流管,下接负压引流球。这也给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023-10-20患者安全是指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实施有效治疗方法或护理措施,防止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服务期间不必要损伤的发生[1]。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各种各样复杂问题时,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知识储备进行整合分析、推理并给出正确决策的能力[2]。本科实习护生是未来护理队伍的主力军[3],其患者安全感知水平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及预后[4]。
2023-10-17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重且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居多,医院床位周转率高,患者出院后高效、全周期的护理服务需求也亟待提高[1]。居家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后期康复训练的规范性和康复治疗的持续性,基于网络医疗平台的护理模式也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2,3,4,5,6]。
2023-10-17记忆是日常生活中个体获得大量知识和技能的关键,也是人类适应环境和生存发展的基础[1]。记忆自我效能感(memory self-efficacy,MSE)是指一个人在需要记忆的情况下对记忆的掌握感和有效使用记忆的能力,是反映个体对自身记忆功能有效性的一种信念,是维持个体记忆水平的重要因素。
2023-09-28人气:18557
人气:16683
人气:16014
人气:15304
人气:1485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
期刊人气:5514
主管单位:广东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9969
国内刊号:44-1631/R
邮发代号:46-200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