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口腔溃疡作为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是指患者腔内唇、舌、颊、上腭骨黏膜部位出现溃疡面。由于口腔溃疡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临床应该加强疾病的诊治。临床在治疗口腔溃疡患者时,以局部消炎、止痛、加快溃疡愈合作为主要原则,常规维生素补充、生理盐水疗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是整体疗效欠佳,所以当前应该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联合用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来提高临床疗效[1]。
31
0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黏膜出现米粒大小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为特征,发作时疼痛明显,病程长且易复发,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临床治疗多采用局部消炎、止痛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2],因此寻找有效药物改善口腔溃疡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32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的健康问题,当个体摄入某些食物后,其机体无法适当地消化这些食物,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迟发型免疫反应,导致各种不适症状和健康问题。与即时型的食物过敏反应不同,食物不耐受的症状通常不会立即出现,而是在食物摄入后几小时甚至几天才会显现,这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
27
目前西医治疗化疗性口腔溃疡包括细胞因子、维生素、胰岛素类以及激光照射等[4],效果不够理想且费用高。中医众多医家临床使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取得理想疗效,该方可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减少疮面渗出,修复损伤的口腔黏膜,缓解疼痛[5,6]。
19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发病率最高的口腔黏膜疾病,四时均可发病,以男性多见,属中医学“口糜”“口疳”“口疮”范畴。该病容易反复发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出现发病时间缩短、溃疡个数和面积增大的倾向,从而影响患者的进食、说话和睡眠,降低其生活质量。该病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与免疫、劳累、精神因素、口腔菌群失调等密切相关。
40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炎症性溃疡疾病。RAU发作周期长短不一,可分为发作期(前驱期-溃疡期)、愈合期、间隙期,且具有自限性。患者疼痛症状明显,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发音等日常行为,还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压力[1]。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阿弗他溃疡”,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的溃烂伴有灼热疼痛,病程常呈反复发作的疾病。本病的发病率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发病率之首,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病的中医病名为“口疮”“口糜”,“口疮”一词最早出现在《素问•气交变大论篇》中:“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44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又称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RAU)、复发性口疮,多见于唇内侧、舌、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溃疡病变小如米粒,大如蚕豆,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中间凹陷,上覆盖黄色或灰白色假膜,周围充血,有自发疼痛、烧灼感,遇食物等刺激疼痛明显加重,严重时影响语言及进食。病程1~2周甚可长达数月,并反复周期性发作,缠绵难愈。
23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口疮,是口腔临床最常见的溃疡黏膜类疾病。按Lehner's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型,其中轻型最普遍,约占75%~85%。其临床表现多为不定期发生在嘴唇、腭部及舌体等黏膜,大小不一的散在溃疡,溃疡发生时往往疼痛明显,局部表现为“黄、红、凹、痛”,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及说话。
47
现代医学也包括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 腔扁平苔藓等慢性口腔黏膜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该 疾病与自身免疫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医治疗方面主要 就包括消炎、止痛等以缓解症状为主,或者采用免疫抑 制治疗等,但治疗效果不佳,且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33
中医与西医好比是针对人体功能障碍而提出的两种解 题思路,虽然运用的计算路径不同,但是其内核算法却是异 曲同工,而架起两者之间桥梁的就是中医的“证”和西医的 “病”。王文健教授认为同一疾病或是处于同一病变阶段的患 者,在病与证之间存在同质性,在此基础上王师提出了“同 病类证”的治疗观点。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性的常见疾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范围为1.4%~21.4%。ROU是多发性、卵圆形小溃疡,其边界清楚,底部常呈黄白色或灰色,伴有红斑晕,并且病程持续较长,反复且难愈合,疼痛持续时间长,严重时影响说话、进食和吞咽。
21
针对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从制剂工艺的角度,研制更适合口腔粘膜使用的新剂型,如膜剂、涂膜剂。李杰[7]等人筛选并优化成膜基质处方,将美洲大蠊提取物冻干粉与基质混合制成美洲大蠊口腔贴膜剂,所制得的涂膜剂使用便捷、药理作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与临床疗效。
26
在口腔黏膜疾病中,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ation,ROU)病发率高且机制复杂,具有周期性复发、灼痛难忍等特点,ROU在口腔黏膜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病灶,边缘呈现红色,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伪膜,其典型症状有“黄(中心坏死)、红(边缘充血)、凹(病灶凹陷)、痛(疼痛明显)”[1]。
28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RTOM) 是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在接受常规放疗的患者中,80% ~ 90% 接受头颈部放疗的患者会出现口腔黏膜炎,RTOM 导致患者吞咽困难、味觉改变、体质量下降及继发感染。由于缺乏确切的防治手段,RTOM 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癌症治疗的中断,从而影响预后。
15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1.260
影响因子:0.276
影响因子:1.083
影响因子:0.014
影响因子:0.28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