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在其科幻小说《千万别让我走》中,描述了一群克隆人悲剧的一生。他们自幼年时在海尔舍姆接受教育,16岁后在农舍进行过渡生活,最终在风华正茂之时成为器官捐献者直至死亡。从福柯“凝视”视角来探讨文中所蕴含的权力机制和话语机制,揭示了正常人与克隆人之间凝视与被凝视、克隆人自我凝视的视觉关系。
266
0
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文学特色极其鲜明,他追求人物,情节的浪漫,并在作品中融入诗歌,他创作风格的形成不但与自身的写作风格,五四的时代精神有关,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吸收借鉴中外文学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他的历史剧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因此,要深刻理解其创作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剧的文化底蕴。
795
詹姆斯在小说文本中对父亲极度仇恨的意识话语是不合理的,不符合六岁儿童应有的认知水平。詹姆斯的生命意识建构不仅是拉姆齐夫人“控制”的结果,还是伍尔夫对自身家庭的复杂情感的投射。拉姆齐夫人的去世,詹姆斯的建构过程发生转折,本文将其与莉莉、卡姆、拉姆齐先生进行对比,可发现不论男女、地位高低,人类的生命意识是开放的,对于生命意识的建构永远是未完成的,应处于永远的进行时。
《复活》描写了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精神觉醒。聂赫留朵夫是斯芬克斯因子矛盾共同体,通过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激烈的斗争与冲突,使他的人生历经了人性因子主导、兽性因子掌控、人性的觉醒三个不同阶段,最终凭借人性高级因子对兽性低级因子的控制,使人性占据主导,获取人性觉醒的最终胜利,他的觉醒也对现代人有一定启发作用。
775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分身现象立足于“二重身”的文学母题,从溯源角度来讲,“二重身”译自德语doppelganger,该词汇也译作“幽灵般的、恐怖的、黑暗的、被压抑的母体的变体”。在英语中,“二重身”被译作double,汉语译文有“二重身”“替身”“影身”“化身”“类我”“同貌人”等。从上世纪初开始,“二重身”文学专题研究工作越来越深刻,其中就包括对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分身现象的研究。
861
《飞向太空港》作为李鸣生航天七部曲的开篇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它以中国火箭“长征三号”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这一宏伟事迹为题材,时间横跨大半年之久,其笔触之细腻深及每个科研人员身上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科研品质,思想之深厚更是直戳中国科技乃至社会发展的最痛处。
5677
学界对于丑学的忽视主要体现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丑之美学思想的关注太少。缺乏知识话语支撑的丑学一直是主流文化欲淘汰而后快的存在,人们往往将“丑”与“恶”等同,摒弃与蔑视丑学,但丑学的发展并未间断,而是如美学的影子一般伴随其缓慢向前。如今,诸多学者对西方的美学脉络已有较为明晰的梳理,但关于丑学的历史仍模糊不清。
393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之所以对读者充满吸引力,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里面的主人公——小姑娘和事情的叙述者和见证者——“我”基于复杂人性而表现出一种人性的光华,这种人性的光华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身。人性的复杂性本身并不是该小说吸引读者的地方,真正吸引读者的地方,是基于人性的复杂性而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光华,人性的真善美。
546
《秦腔》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05年,仅一年来就获得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秦腔》对当代的农村城市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再现,用巨大的篇幅描绘了当代农村生存的迷茫,作者着力的笔触集中的人物形象上,企图用人物形象来表现土地的深沉,也用人物来表现城市化的进程中的迷茫。
1610
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宗教学家许地山先生曾因对道教的研究而闻名于学术界,加之其逐渐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倡导写实主义文学。道教重的重母倾向与许地山先生本人对女性群体伦理态度的思考使得影响着短篇小说《春桃》的创作和女主人公“春桃”一角色的塑造,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411
张恨水是民国时期妇孺皆知的“通俗文学大家”,他从事的“叙事人生”的小说创作中包含了很多民俗文化。在其长篇小说《欢喜冤家》中,曾对皖地民俗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本文先将小说中皖地民俗分成:服饰、饮食、农业民俗三大类,并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两方面分析民俗在小说中的审美作用。张恨水有意识的民俗描写,使其作品具有民族化的色彩。
833
类型化最初指的是人物塑造方面,比如《辞海》对“类型化”的解释是:“类型化是指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它以追求和表现事物性质的普遍性观念为目的,并以观念直接呈现为手段,排斥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单一化、概念化。”在这一定义下,“类型化”基本是个贬义词。《汉语知识词典》更是直接提出批评,认为“类型化”是“不良文风的一种表现,是概念化、教条主义在创作和文风中的反映”。
170
吴芳吉(1896—1932),字碧柳,号白屋吴生,世称白屋诗人,重庆江津人,是民国时期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被誉为可与《孔雀东南飞》相媲美的长篇叙事诗。吴宓曾评价其诗作,“至是值文学革命,新诗初兴,君亦多为新诗,以天性笃挚,富感情,又深研旧诗格律,故所作自有特长,与众不同”,“然其后乃复为旧诗,造诣宏深。
283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2019年叙事医学高峰论坛上致开幕词,建议大力建设医学人文精品课,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提高高校通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可以说,这指出了目前医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也指明了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医学卫生人才的重任,和全民健康息息相关。
150
吴趼人(1866—1910),即吴沃尧,原名宝震,字小允,号茧人、趼人、我佛山人等,广东南海(佛山)人,清末著名小说家。除小说创作外,吴趼人也写有戏曲、杂文、诗歌等作品。其诗歌作品,数量较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文学及文献价值。然而,一直以来,吴趼人的诗名为小说盛名所掩,其诗歌价值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研究吴趼人的诗人身份、现存诗歌及价值十分必要。
224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250
影响因子:0.599
影响因子:0.37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