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20世纪下半叶开始,“空间转向”一词日益泛化,空间叙事也成为现代人思考、剖析、评判文学作品时不可缺少的维度之一。“空间既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可以被标示、被分析、被解释,同时又是精神的建构,是关于空间及其生活意义表征的观念形态。”爱德华·索亚在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二元论”基础上,事无巨细地表述了第三空间的概念和用途。
285
0
作为中国“漫画之父”的丰子恺,《子恺漫画》既是其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也是使“漫画”概念在当时所被知晓的重要载体。除单幅漫画为主的《子恺漫画》之外,对文学作品的连环画改编在丰子恺众多漫画作品中占比很小,前者又以对鲁迅小说的改编作品为主。丰子恺对鲁迅小说的改编缘起于1937年春创作的《漫画阿Q正传》,此作品尚未印刷即毁于战火。
141
经典文学作品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在具备丰富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同时,更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蕴含丰厚思想,在实现学生修身、明德、做人等人格修养教育上具有重要启迪意义。《离骚》塑造了忧国忧民、坚持操守、直面人生、上下求索、品格峻洁的抒情诗人形象,这是一个不朽的爱国者、理想的守护者、奋力的探索者、完美人格的追求者。
362
“黑人自传”通常被视为极具颠覆性质的“抗争文学”。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玛雅·安吉洛的《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兼具政治与美学经验:对传统自传文学进行革新的同时,彰显了主体的知识话语和背后的权力互动关系。同时,作者在与黑人英语、黑人音乐、黑人民俗文化和宗教等非洲黑人文化接续的过程中,重塑了非裔美国黑人作家的文学创作传统,颂扬黑人性。
369
《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描述了水俣病患者的痛苦和水俣病患者斗争的艰难历程,是日本生态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进行分析,探究石牟礼道子的生态危机意识和生态思想,探寻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应与自然秉承的关系。
517
“人生如戏,戏若人生,此去经年,往复不止”。人们刚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似乎是戏幕的拉开,戏长的时间是一辈子,人们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直至最后戏幕降落,除去时光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人们两手空空的离开丰富多彩的戏台,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兜兜转转最后还是第一次初见的模样。
274
《神授·魔岭记》是一部魔幻小说,以神魔、精灵、穿越等为题材。但是不同于西方魔幻小说,《神授·魔岭记》加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藏区的地方性知识、藏族人民的心理特质等,而这恰恰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故事的主线是阿旺罗罗带有魔幻色彩的英雄故事,暗线是史诗《格萨尔王传·魔岭大战》的情节线索。
306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际的杰出诗人,在他的600余首作品中,近六分之一涉及佛禅元素,佛禅思想对陈与义的文学创作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影响。他在诗论中既注重诗句锻炼也注重自然感发,这与渐修和顿悟的参禅方法相通。在实践中先有外部题材、语汇的丰富,运用佛典释语创作游览或寓居寺庙、结交僧侣文人、自然山林题材的作品;后有内在诗境心态的转变,善于创造“空”“静”的诗境、拥有浑成的禅心。
318
20世纪80年代,张爱玲作家重新被发现,并掀起了一股“张爱玲热”。张爱玲被称为天才性的作家,她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张爱玲作品自有它迷人而独特之处。笔者认为,张爱玲独特之处在于她写作不被当时主流文学所左右,都是出于她内心的强烈呼唤,同时,作品也彰显了她自身独特生命体验。张爱玲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创作出自成一格的文学作品。
476
阿来自步入文坛以来,就以持续性的现实书写试图消解马原、扎西达娃对藏民族神性文化的建构,为读者展示一个更加真实的西藏。时光荏苒,阿来笔下的西藏也发生了改变,新近作品中的嘉绒世界越来越呈现香格里拉的模样。本文以阿来早期短篇小说《蘑菇》和新近中篇小说《蘑菇圈》的对比分析为切入点,以两篇小说共同的蘑菇圈的变化来窥视阿来小说创作上的流变。
697
石黑一雄作为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获奖无数,几乎每部作品都引起国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自2017年荣获诺奖以来,石黑一雄的作品更是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聚焦国内外的研究话题,学者们对石黑一雄的作品研究在叙事艺术、移民身份和双重文化、国际主义写作、历史主题、记忆主题以及伦理主题等领域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与《礼记》所收的其他篇章相比,《檀弓》篇主于叙事,在表现方式上具有史传文学的特征。王夫之指出:“此书(《礼记》),显微同异之辞虽若不一,而于以体先圣复性以立人极之意,其不合者鲜矣。”作为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著作,《檀弓》与《礼记》的其他篇章一样,更多的是在借记述古礼以阐发思想,因此具有诸子说理文的性质。所以,史传、古礼以及《礼记》文本自身的诸子文章属性,构成了对《檀弓》篇文学特征把握的前提。
1070
柳永以慢词创作打破“花间范式”单一格局;以“耆卿为舆台”分流成两种审美范式,一种被周邦彦发展成清真范式,另一种被苏轼推衍成东坡范式。东坡范式与文人言愁风尚紧密相关,可归结为“东坡愁”。“东坡愁”的审美范式呈现三个审美特征:主体立场由“代言”转向“我言”;缘事动情,加强词作的叙事功能;呈现须眉本色及“性情之外不见文字”的美学风貌。
280
“九叶派”诗人陈敬容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她的人生遭际和情感发展,早年的诗充满青春的感伤与骄傲;40年代中后期的诗更具力度与风骨,充满中年的批判与深思;晚年的诗表现了智慧老者的质朴与淡然。陈敬容诗歌内容的变化既是多灾多难时代隐曲幽微的反映,又见证了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处处闪烁着诗者的智慧情思。
724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浓烈的女性思想、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怀,同时她还有一部分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男性化色彩,具体表现在潇洒豪放的雅士气质、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不屈与自信的坚强品格。这些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感受。笔者从李清照的作品出发,以其作品为基础,浅谈作品中的男性化色彩,仅供参考。
402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250
影响因子:0.390
影响因子:0.599
影响因子:0.561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