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临床主要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通气支持对患儿治疗,疗效良好,但部分患儿经规范治疗预后仍较差,严重会发生死亡,如能找出影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差主要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给予有效科学处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3]。
53
0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支气管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患儿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成长。近年来由于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虽然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58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ongenital central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CCHS)是一种罕见病,新生儿期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清醒时呼吸正常,睡眠中呼吸浅弱或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潴留,病程中反复撤机失败,部分可伴惊厥、腹胀、肠梗阻、肥厚性心肌病等[1]。
25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此病形成的因素复杂,多与患儿自身免疫、营养状态、呼吸道解剖特点及环境等相关。临床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要目标,头孢他啶是半合成的第3代头孢菌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力,且抗菌谱较广,在呼吸道感染中疗效确切,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1]。
47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指的是在1年之内,患儿会出现多种呼吸道感染,其中包括了上下呼吸道感染。如何预防和治疗RRTI是公共健康管理的重要课题[1]。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是有效治疗的基础。目前对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研究较多,RRTI的病因病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2]。
27
急性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微生物感染、物理及化学性刺激、过敏因素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多发于气候变化及季节交替时,儿童为该病发生的主要群体。临床治疗包括抗菌、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虽能缓解临床症状,但因不良反应及抗生素的耐药性等问题。
30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原核微生物,能够独立存活的最小病原菌,可经空气飞沫传播导致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幼儿是肺炎支原体的易感人群,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重症患者会出现血液系统损伤,甚至威胁其生命[1]。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病情评估能够有效抑制病情进展,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升临床疗效。
40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UACS)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因素之一,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该疾病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排名第二位,在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排名第一位。引起UACS的病因包括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其中鼻炎、鼻窦炎是儿童UACS最常见的病因。
57
目前对于小儿心脏病的手术治疗,通常采取的是在全身麻醉下,通过胸部入路的方式进行精细操作。鉴于小儿患者年幼且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相对较弱,这一阶段的手术恢复显得尤为重要。在手术后的康复期内,小儿患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1]。
22
喘息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症状之一,研究表明,约34%的儿童在3岁之前至少出现1次喘息,近一半的儿童在6岁之前会出现喘息,喘息性支气管炎即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炎伴有喘息发作,病毒感染为常见诱发因素。近年来,婴幼儿喘息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目前尚未发现有效药物能明显改变其疾病过程。
26
疾病发生后,会严重阻塞患儿的气道,从而导致低氧血症、打鼾等症状出现。鼾症患儿会出现明显的夜间反复惊醒、张口呼吸、憋气等表现,部分严重的患儿甚至可能发生呼吸暂停[2]。临床发现,鼾症的出现会导致患儿晚上的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白天注意力分散,伴有疲劳、犯困等表现,对其生活学习和生长发育都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3]。
目前,百日咳治疗主要依赖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药物,但随着耐药性的增加,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迫切[3]。磺胺嘧啶具有广泛的抗菌谱,结合其在组织中的广泛分布,为百日咳的治疗提供了新视角[4]。异丙托溴铵为抗胆碱能药物,能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5]。
34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干预及支持治疗,多数患儿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仍有部分患儿可发生气道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和哮喘发作,加重病情[3-4]。 近年来,RSV 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逐渐深入, 涉及免疫反应、基因易感性及微环境调控等,病情严重程度与患儿的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及基因特征密切相关。
35
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通过不同的装置把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并随呼吸进入体内。药物直接到达靶器官,起效迅速,疗效佳,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目前临床常用的吸入装置包括便携式吸入装置[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干粉剂(DPI)、准纳器、都保装置]和雾化吸入装置。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病情选择适当的吸入装置及药物。
21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属于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一般多发于6周岁以下的儿童群体中。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为3-5天,病毒复制的初始部位在咽部和回肠末端,病毒血症让病毒经血液传播至全身淋巴组织后导致病毒传播至全身各个脏器,导致病变。
23
影响因子:2.002
影响因子:0.520
影响因子:2.055
影响因子:0.812
影响因子:0.462
影响因子:0.607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