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复方胰酶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复方胰酶散,2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参苓白术颗粒,3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胃动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胃脘隐痛消失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30、60 min的胃排空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餐后30、60 min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G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更高、血清CGRP水平更低(P<0.05)。结论 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复方胰酶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改善胃排空延迟及血清胃动素、CGR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以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早饱、厌食等症状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候群,常伴有反酸、嗳气、恶心等不适症状,相关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较长,是儿科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导致患儿食欲明显减退,从而易发生营养不良,长期如此会显著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因此对该疾病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2]。复方胰酶散是一种能有效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药物,促可促进胃排空,对患儿餐后饱胀、早饱、厌食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3]。近年来中医药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进展。相关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该疾病不良反应少,在化学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于合理的中医药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4]。参苓白术颗粒是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中成药,对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脾胃虚弱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的方式,对比分析了复方胰酶散单药治疗及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96例,其中男患儿50例,女患儿46例,年龄8~13岁,平均年龄(10.85±1.54)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46±1.17)个月。本次研究通过了榆林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LS20210802)。
纳入标准:(1)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6];(2)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对参苓白术颗粒或复方胰酶散过敏;(2)合并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3)合并有支气管炎、哮喘等炎症性疾病;(4)合并有感染性疾病;(5)治疗依从性欠佳;(6)未能完成本研究所需的检测项目。
1.2药物
参苓白术颗粒由云南腾冲东方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6 g/袋,产品批号20220617、20221015、20230428;复方胰酶散由哈尔滨华瑞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淀粉酶0.1 g,胰酶0.1 g,乳酶生0.1g,产品批号220709、220901、230216。
1.3分组及治疗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患儿24例,女患儿24例;年龄8~13岁,平均年龄(10.97±1.62)岁;病程1~4个月,平均(2.39±1.14)个月。治疗组男患儿26例,女患儿22例;年龄8~13岁,平均年龄(10.73±1.48)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53±1.1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口服复方胰酶散,2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参苓白术颗粒,3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在治疗期间叮嘱家属让患儿吃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辛辣、肥腻冷硬的食物。
1.4疗效评价标准[7]
痊愈:治疗后疗效指数≥95%,且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显效:70%≤疗效指数<95%,且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30%≤疗效指数<70%,且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痊愈、显效、有效标准。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观察指标
1.5.1中医症状消失时间
统计所有患儿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胃脘隐痛等症状的消失时间。
1.5.2胃排空率
所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胃排空率检测。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来院饮入无气饮料300 m L,采用超声观察餐后30、60 min纵行切面下的胃窦情况。
胃排空率=检测时间点与初始胃容积的差值/初始胃容积值
1.5.3血清细胞因子
所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6 m L静脉血,高速离心(3 000 r/min,半径8 cm)10 min后提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动素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
1.6不良反应观察
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观察口干、皮疹、瘙痒、腹泻等。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胃排空率、胃动素、CGRP等计量资料以描述,t检验分析数据间差异;以例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分析数据间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见表1。
2.2两组中医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胃脘隐痛消失时间更短(P<0.05),见表2。
2.3两组胃排空率比较
治疗后,两组餐后30、60 min的胃排空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餐后30、60 min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血清胃动素、CGRP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G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更高、血清CGRP水平更低(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相关Meta分析显示,全球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约为4.5%(95%CI:1.2%~9.9%)[8]。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胃肠动力紊乱、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等方面有关,此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该疾病的常见诱因[9]。目前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主要目标为消除临床症状、改善患儿食欲,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但单一化学药治疗的整体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0]。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由来已久,该疾病属于“痞满”“积滞”“胃痞”等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加之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感受外邪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易导致脾虚不运、胃失和降,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气机升降受阻,进而引发食积、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胃脘隐痛等症状[11]。由此可见,脾虚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基础,近年来的研究也显示,从脾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12]。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两组中医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表3两组胃排空率比较
表4两组血清胃动素、CGRP比较
复方胰酶散是一种以淀粉酶、胰酶、乳酶生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其中淀粉酶能促进淀粉类食物分解,胰酶可促进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乳酶生能促使糖分分解,避免腐败菌生长繁殖,进而有效抑制肠道内气体生成,改善餐后饱胀、早饱、嗳气等症状[13]。参苓白术颗粒的主要成分包含人参、茯苓、莲子、薏苡仁、白术、山药、砂仁、白扁豆、桔梗、甘草等,诸药合用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因此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脾胃虚弱的状况,进而使得机体运化如常,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83%更高,且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胃脘隐痛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更短,提示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复方胰酶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对患儿的各项中医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胃排空率是临床评估人体消化功能的常用指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明显的胃排空延迟,即餐后相关时间点的胃排空率异常降低,因此易出现餐后饱胀感[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餐后30、60 min的胃排空率明显升高,治疗组各个时间点的胃排空率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提示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复方胰酶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对胃排空延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胃动素具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该指标异常降低可导致胃肠动力紊乱,进而影响胃排空率,促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素水平低于健康人群[17]。CGRP是一种具有丰富生物功能的神经肽类物质,参与了胃肠功能的调节以及疼痛的传递,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血清中呈异常高表达[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的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GRP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组血清胃动素、CGRP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提示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复方胰酶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改善血清胃动素、CGRP水平。此外,两组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提示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复方胰酶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复方胰酶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改善胃排空延迟及血清胃动素、CGR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3]李鑫侠,刘英.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复方胰酶散治疗小儿食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2):93.
[4]吕思晔,常天瀛,崔英子,等.中成药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临床研究现状的概况性综述[J].中成药, 2023, 45(2):675-681.
[5]祝丽娟,文建英,罗玉兰.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 26(5):624-627.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J].中华儿科杂志, 2022, 60(8):751-755.
[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 25(12):889-894.
[10]小薇,毛浩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 2022, 50(2):82-87.
[11]王龙华,王凤磊,李静,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治思路与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9):5368-5371.
[12]刘嘉彬,王静,叶振昊,等.从"脾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28(5):827-830.
[13]卿艳花.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1):120-121.
[14]陈杨俊,郑宗,郑博.参苓白术颗粒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研究[J].新中医, 2020, 52(14):106-108.
[15]周晓,李婧琳,邹俊波,等.粒子设计对参苓白术散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J].中草药, 2020, 51(19):4925-4933.
[16]马刚,戴伟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28):34-36.
[17]乔肖伟,王甦.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异常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 42(5):1093-1096.
[18]王东伟,叶晓琳,吴捷.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2, 24(4):387-391.
基金资助: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SF-040);
文章来源:霍静雨,李春霞,马娇.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复方胰酶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4,39(08):2057-2061.
分享:
消化内镜检查是明确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诊断方式,临床常用的消化内镜包括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等。随着设备和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帮助临床医师及早发现消化道病变,并且还可以实施内镜下止血、内镜下切除、内镜下病理活检等多种检查或治疗措施。
2024-11-20中医理论中并无“消化系统疾病”这一概念,该病在中医里相当于脾胃、胃肠、肝胆等系统疾病。李延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教工作五十余年,临床用药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对中医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李教授深谙各中医经典,其临床辨证施治经验既传承经典。
2024-11-07抗线粒体抗体(anti 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是诊断PBC的一个特异性指标,共分为9个亚型(M1~M9),其中M2亚型诊断PBC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95%,具有重要诊断意义[3]。然而,5%~10%的患者中AMA显示为阴性[4]。对于AMA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仍缺少较为完善的研究。
2024-09-26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慢性疾病,其病理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胃黏膜腺体萎缩,可导致贫血、胃溃疡、胃出血和癌前病变[1]。目前,临床采用弱酸、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该病,但部分患者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2]。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痛”“胃痞”“反酸”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气郁滞有关。
2024-09-0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以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早饱、厌食等症状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候群,常伴有反酸、嗳气、恶心等不适症状,相关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较长,是儿科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导致患儿食欲明显减退,从而易发生营养不良,长期如此会显著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因此对该疾病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
2024-08-26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易饱胀、上腹痛、上腹部灼烧感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1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FD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大多认为其与胃肠道功能障碍、内脏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力及抗生素使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2024-08-08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一种多发、常见疾病,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胃部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上腹部疼痛、腹胀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多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Hp是寄生于人体胃部的一种常见细菌,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Hp呈阳性。目前临床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原则为根除Hp、抑酸并缓解临床症状。
2024-07-25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引起周围炎症、纤维化乃至肝硬化是其病理基础[2],若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最终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直至肝衰竭。随着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MA)检测广泛开展及肝脏活检技术不断推广,PBC诊断率逐渐提高[3]。
2024-07-12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以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为表征,但经检查后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或病理生理异常证据的一类慢性胃肠道症候群[1]。由2021年全球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和负担调查显示全球FGIDS具有较高发病率,约为40%[2]。
2024-07-11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菌体呈螺旋形弯曲的革兰阴性菌。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通过组织切片或活检组织涂片观察到细菌弯曲更明显。Hp与胃溃疡、胃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2,3]。
2024-07-03人气:3480
人气:2652
人气:2457
人气:2425
人气:238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药物与临床
期刊人气:2984
主管单位:天津市委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5515
国内刊号:12-1407/R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550
影响因子:1.700
影响因子:0.961
影响因子:0.410
影响因子:1.43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