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S100A6经由巨噬细胞介导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及机制。方法:(1)用重组蛋白GST-hS100A6处理巨噬细胞后:①收集上清制备条件培养基(简称A6-Mφ-CM),并用之重悬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体外血管形成试验检测各处理因素对血管形成的影响;②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的M2型标志物CD163及促血管形成因子CCL2、IL-6、VEGFA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以及JAK2和STAT3的蛋白质及其磷酸化水平;③用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2)使用JAK2抑制剂(XL019)预处理巨噬细胞后再加GST-hS100A6处理,检测S100A6促巨噬细胞迁移作用的变化。以重组蛋白GST为实验对照。结果:(1) A6-Mφ-CM组的血管分支数和血管分支长度既明显高于GST-Mφ-CM组(P值均小于0.05),也明显高于GST-hS100A6直接处理的HUVEC组(P <0.001,P <0.01),提示S100A6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2) GST-hS100A6处理后的巨噬细胞中,CD163、CCL2、IL-6、VEGFA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高于GST组(P值均小于0.05),提示S100A6诱导巨噬细胞向促血管表型(pro-angiogenic phenotype)转化;(3) GST-hS100A6处理后,巨噬细胞的迁移数是GST组的1.4倍(P <0.01),提示S100A6具有招募巨噬细胞的作用;(4) GST-hS100A6处理组巨噬细胞的JAK2和STAT3的蛋白质及其磷酸化水平都明显高于GST组(P值均小于0.05),而JAK2抑制剂XL019可部分抑制S100A6促进巨噬细胞迁移的作用(P <0.01),提示S100A6促进巨噬细胞迁移作用机制涉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微环境中的S100A6可通过招募巨噬细胞并进一步诱导其向促血管表型转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其招募巨噬细胞的机制涉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
分泌型蛋白S100A6是S100家族的成员。它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糖基化终末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和Toll样受体结合产生旁/自分泌作用,参与增殖、凋亡、骨架重塑等多种细胞应答过程。文献报道,S100A6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显著影响着肿瘤的预后[1]。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S100A6能够通过巨噬细胞间接地促进肿瘤增殖和迁移[2,3]。已知,肿瘤微环境中活化的巨噬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4,5]。基于此,我们推测S100A6可能经由巨噬细胞而间接地促进血管形成。
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进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因此探究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浸润在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TME中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可达到肿瘤质量的50%[6]。它主要来自循环单核细胞,并且TAMs主要为M2型巨噬细胞。TAMs的高度浸润几乎与所有肿瘤的不良预后相关,因此TAMs已成为多种肿瘤治疗的靶标,期望通过调控TAMs活性以及减少其浸润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7,8]。已有研究发现,在胰腺癌模型中,干预CCL2/CCR2信号转导通路能够显著减少巨噬细胞浸润,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9];同时,抑制巨噬细胞活化的治疗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0,11]。但由于TME成分复杂,招募和活化巨噬细胞的机制仍未阐明。
基于上述,我们推测微环境中S100A6参与巨噬细胞功能的诱导调控,通过招募和活化巨噬细胞间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本研究以巨噬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研究对象,验证该假设,并探讨S100A6对巨噬细胞和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希望为靶向血管形成和巨噬细胞招募及活化过程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证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细胞
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由本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保存,HUVEC由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室馈赠。
1.1.2质粒及细菌
重组质粒pGST-moluc-hS100A6和pGST-moluc由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分子肿瘤实验室馈赠。感受态E.coli BL21为本实验室保存。
1.1.3 Transwell小室
购自洁特公司,孔径8μm。
1.1.4血管形成基质胶
购自康宁公司(美国),货号356231.
1.1.5主要试剂
RPMI 1640培养基购自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购自Gibco公司;蛋白质提取试剂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佛波酯购自Sigma公司(美国);TRIzol试剂购自Ta KaRa公司(日本);兔抗人t-JAK2、兔抗人p-JAK2、兔抗人t-STAT3、兔抗人pSTAT3购自戴格生物有限公司(杭州);兔抗人CD163、兔抗人IL-6、兔抗人CCL2、兔抗人VEGFA购自博奥森公司(北京);山羊抗兔Ig G、山羊抗鼠Ig G(北京)、荧光标记山羊抗兔Ig G(H+L)购自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鼠抗人CD68购自Santa Cruz Biotechnology(美国);实验所用CD163、CCL2、IL-6、VEGFA、GAPDH引物均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ECL试剂盒购自Pierce公司(美国);XL019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方法
1.2.1细胞培养
THP-1细胞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U/ml链霉素)培养,悬浮聚团生长,2~3天后直接传代。HUVEC细胞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DMEM高糖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U/ml链霉素)培养,贴壁生长,2~3天后胰酶消化后传代。
1.2.2 GST-hS100A6和GST的制备及鉴定
方法同文献[12]。本实验中如无特殊说明,这两种重组蛋白的终浓度均为30μg/ml。
1.2.3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以1×104个细胞/孔铺于24孔板内,PMA诱导24h后贴壁生长。更换新鲜无血清培养基,加入GST-hS100A6处理24h。PBS洗三遍,4%多聚甲醛固定30min,PBS洗三遍,3%BSA封闭1h。PBS洗三遍,CD68一抗(1∶100)4℃孵育过夜。PBS洗三遍,荧光标记二抗37℃孵育1h。PBS洗三遍。DAPI染核20min。PBS洗三遍,加入封片剂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1.2.4血管形成试验
铺血管形成基质胶于96孔培养板,每孔50μl。分别以不加处理、GST和GST-h S100A6处理巨噬细胞,24h后收集条件培养基,分别命名为Blank-Mφ-CM、GST-Mφ-CM、A6-Mφ-CM。使用条件培养基重悬HUVEC,每孔1.5×104个细胞均匀铺于基质胶上。3h开始观察拍照。Image J软件分析结果。
1.2.5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
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取1μg逆转为c DNA。以GAPDH为内参照基因,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各组CD163、CCL2、IL-6、VEGFA的mRNA水平。CD163的上游引物为5'-CCAGTCCCAAACACTGTCCT-3',下游引物为5'-TTCTGGAATGGTAGGCCTTG-3';CCL2的上游引物为5'-CAGCCAGATGCAATCAATGCC-3',下游引物为5'-TGGAATCCTGAACCCACTTCT-3';IL-6的上游引物为5'-TCACCTGGTCTTTTGGAGTTTGA-3',下游引物为5'-AGAGCCCTCAGGCTGGACT-3';VEGFA的上游引物为5'-GGGCAGAA TCA TCACGAAGT-3',下游引物为5'-TGGTGA TGTTGGACTCCTCA-3';GAPDH的上游引物为5'-CAGCGACACCCACTCCTC-3',下游引物为5'-TGAGGTCCACCACCCTGT-3'。BioRad软件对目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
1.2.6 Western blot
使用RIPA细胞裂解液(含有蛋白酶抑制剂和磷酸酶抑制剂)裂解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质。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加入5×蛋白质样品缓冲液(样品:缓冲液=4∶1)并混合,煮沸10min使蛋白质变性。采用10%SDS-PAGE凝胶分离蛋白质,之后转印至PVDF膜,5%BSA封闭2h。膜与特定的一抗在4℃孵育过夜(所有一抗均1∶1 000稀释)。TBST洗膜3次,每次10min。加入相应的二抗(1∶5 000稀释)后在37℃孵育1h。用TBST洗膜3次,每次10min。采用ECL发光液显色,凝胶成像系统采集图片,Image Lab 5.1软件分析结果。
1.2.7巨噬细胞迁移实验
接种对数生长期的THP-1细胞于Transwell小室上室中(105个细胞/孔),使用100ng/ml PMA诱导贴壁24h后更换新鲜无血清培养基。下室分别加入GST、GST-hS100A6,先加XL019预处理1h后再加GST-hS100A6,24h后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小室膜,结晶紫染色后计数穿膜的细胞数。
1.2.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和GraphPad Prism 6对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实验均独立重复三次,结果数据表示,组内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MA成功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为巨噬细胞
参见图1。PMA诱导24h后,光学显微镜下悬浮成团生长的THP-1细胞(图1a)转变为贴壁生长,小圆形,有伪足伸出的巨噬细胞(图1b);同时,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呈阳性,进一步证实诱导成功(图1c)。
图1 THP-1经PMA诱导为巨噬细胞
2.2 S100A6诱导巨噬细胞向促血管表型(pro-angiogenic phenotype)转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1)体外血管形成试验结果见图2。GST-hS100A6直接处理的HUVEC组,血管分支数和分支的长度与Blank组和GST组没有明显的差异,提示S100A6对血管的形成没有直接作用。A6-Mφ-CM组血管分支数及分支长度明显高于GST-Mφ-CM组(P值均小于0.05)。提示S100A6可通过活化巨噬细胞间接促进血管形成。
(2)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ST-hS100A6处理后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包括M2型标志物CD163以及促血管形成因子CCL2、IL-6、VEGFA,结果见图3。GST-hS100A6组巨噬细胞中CD163、CCL2、IL-6、VEGFA的mRNA水平及其蛋白质水平均显著高于GST组(P值均小于0.05)。该结果一致提示S100A6可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和促血管表型转化。
综上,S100A6能够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向促血管表型转化,间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2.3 S100A6有招募巨噬细胞的作用,其机制涉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
(1)Transwell迁移试验的结果参见图4a、b,Blank、GST和GST-hS100A6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分别为41.0±6.5、48.0±3.6和67.7±3.2,GST-hS100A6组迁移的巨噬细胞数是GST组的1.4倍(P<0.01)。提示S100A6具有招募巨噬细胞的作用。
(2)S100A6可以通过结合靶细胞表面的RAGE,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AGE下游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JAK2、STAT3的蛋白质及其磷酸化蛋白质水平,发现GST-hS100A6组的JAK2、STAT3蛋白质水平及它们的磷酸化蛋白质水平均高于GST组(P值均小于0.05;图4c、d),提示S100A6可激活巨噬细胞的JAK2/STAT3信号通路。
图2 S100A6通过巨噬细胞间接促进血管形成
(3)XL019是高选择性的JAK2抑制剂。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XL019处理巨噬细胞后,JAK2及STAT3的磷酸化被明显抑制,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图5c)。Blank、GST、GST-hS100A6和XL019+GST-hS100A6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分别为38.0±6.2、46.3±6.1、74.3±4.5和51.0±6.2,XL019与GST-hS100A6联合处理组穿过小室的巨噬细胞数只有GST-hS100A6组的68.6%(P<0.01),即JAK2抑制剂能部分抑制S100A6对巨噬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图5a、b)。Western blot检测发现,XL019能够抑制GST-hS100A6对JAK2、STAT3及它们磷酸化水平的上调(图5d),即Transwell迁移试验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提示S100A6具有招募巨噬细胞的作用,其机制涉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
3、讨论
我们的研究发现,S100A6招募巨噬细胞,并诱导其转化为促血管表型,继而促进血管形成。
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进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异常的血管网络可导致肿瘤局部的缺氧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并且混乱不成熟的血管网络也会降低治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扩散效率,从而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血管形成与肿瘤相关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释放的多种调节因子有关,包括CCL2、IL-6、VEGFA、ANG、VEGFB、CXCL1、CXCL5、CXCL8、EGF、IL-1β等[5]。文献报道,VEGF信号转导能够刺激异常的血管生成并促进血管生长,在促血管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针对VEGF的治疗已经在临床肿瘤治疗中显现出一定的疗效[13]。提示靶向肿瘤血管形成过程的治疗方法将是肿瘤治疗的潜在策略。我们的研究发现微环境中S100A6对血管形成没有明显的直接作用,但是能够上调巨噬细胞中CCL2、IL-6和VEGFA的表达,即诱导巨噬细胞向促血管表型转化,继而促进血管形成。同时从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巨噬细胞本身对血管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经S100A6处理的巨噬细胞,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明显增强。
图3 S100A6促进巨噬细胞向促血管表型转化
巨噬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参与组织发育和修复、病原体清除、慢性炎症、纤维化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等多种过程。大多数研究认为,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为M2型,表达CD163、CD206、IL-10等标志物,通过调控肿瘤增殖、转移、新生血管生成等过程,显著影响肿瘤的进展、临床治疗和转归[14]。TAMs的高度浸润几乎与所有肿瘤的不良预后相关,基于此,TAMs已经成为多种肿瘤治疗的靶标,期望通过调控TAMs活性以及减少其浸润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5]。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除了直接活化巨噬细胞外,S100A6还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招募巨噬细胞。S100A6作为RAGE的配体,可与靶细胞胞膜外的RAGE结合,激活下游PI3K/AKT、β-catenin、MAPK、JAK/STAT等信号通路[16,17,18]。JAK2/STAT3是RAGE下游的一条信号转导通路,其激活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如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卵巢癌和乳腺癌的转移过程[19]。也有文献报道,在神经纤维瘤中抑制STAT3显著减少巨噬细胞的浸润,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20]。同时,也有研究认为JAK2/STAT3的激活与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相关[21]。由此提示,JAK2/STAT3信号通路还可能参与S100A6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和促血管表型转化的过程,这将是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证实了微环境中的S100A6能够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招募巨噬细胞,并进一步活化巨噬细胞向M2和促血管表型转化,上调M2型标志物CD163和促血管生成因子CCL2、IL-6、VEGFA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研究肿瘤血管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靶向巨噬细胞招募和活化过程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图4 S100A6促进巨噬细胞迁移并激活其JAK2/STAT3信号通路
图5 S100A6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招募巨噬细胞
参考文献:
[2]赵佳丽,谢佳卿,谷月,等.微环境中直接和间接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肿瘤,2018,38(6):553-561.
[3]陈露,黄茂,彭棋,等.通过巨噬细胞促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39(4):1-7.
[18]李爱芳,谷月,李雪茹,等.促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其可能机制研究.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37(2):8-14.
林璐,户丽君,黄逸云,陈露,黄茂,彭棋,胡琴,周兰.S100A6通过招募和活化巨噬细胞促进血管形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0,40(05):7-14.
基金: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基础与前沿研究)(20160106)资助项目
分享: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预防、早期监测或诊断,仍是亟需解决的医学界难题[1]。HCC病原学因素主要与肝炎病毒感染(HBV或HCV),化学致癌物摄入及快速增长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等有关。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或其亚组分(AFP-L3)有助于HCC高危人群的筛查。
2024-12-18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依据全球癌症统计的数据,我国食管癌的新发生率和肿瘤死亡率均超过全球的50%。食管癌的预后在多个国家均较差,10年生存率为5%~10%,但得益于诊疗技术的发展,早期食管癌(浸润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预后显著较前提高,其5年生存率可超过90%。
2024-12-17睡眠障碍是癌症晚期病人常见症状,绝大多数病人由于长期承受癌症原发灶或转移灶的神经受压和刺激,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生理疼痛,同时也会因为面临死亡和离开亲人而产生严重的恐惧和抑郁心理,影响癌症晚期病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的睡眠障碍贯穿于整个病程及治疗过程,不仅对病人的免疫系统、认知能力和日常功能造成损害。
2024-11-19脑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动脉壁的弱点导致的异常膨胀,破裂时会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被称为脑部的“不定时炸弹”。介入栓塞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利用导管将弹簧圈、微导管等器材送入动脉瘤内,从而达到阻塞动脉瘤血流的目的,避免动脉瘤因血液流动而继续扩大或破裂。
2024-10-22喜树碱(camptothecin,CPT),一种喹啉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拓扑异构酶Ⅰ-DNA形成复合物,进而阻止DNA复制及RNA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喜树碱对胃癌、肝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24-09-21黑色素瘤是一种黑色素细胞来源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好发于皮肤,也可见于胃肠道等器官组织中。近年来,我国的黑色素瘤发病率呈增加的态势,与其他实体瘤相比,其致死年龄更低,具有侵袭性高、恶化程度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除了早期手术切除外,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缺乏特效治疗,预后较差,所以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
2024-09-10芥子酸是一种常见的羟基肉桂酸类成分,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和结合态(如糖苷、酯等)形式存在,其中前者分子结构中含有1个羧基,呈现弱酸性和刺激性。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芥子酸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但所需剂量较高(约为160 μg/mL);该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约为其酯化形式的10~17倍[3],故直接口服可能仅有一小部分到达结肠部位。
2024-08-20吲哚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杂环化合物,是以苯并吡咯结构为骨架的化合物,也是一类重要的杂环生物碱,其在生物体内显现出了丰富的药理活性,如抗癌、抗菌、抗炎、降高血压、抗病毒、抗抑郁和抗癫痫等。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阿来替尼(Alecensa)等。
2024-08-16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女性癌症之一,在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5年生存率最低。由于缺乏癌症特异性症状和有效的筛查工具,卵巢癌的晚期诊断率、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约90%的卵巢癌是上皮性。目前,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初次治疗时以手术为主,辅以铂类和紫杉类的联合化疗。
2024-08-08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通常根据其产生机制分为3种亚型: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三种细胞外囊泡粒径大小有较大差异,外泌体粒径一般为30~150 nm, 微囊泡的粒径为100~1 000 nm, 而凋亡小体的粒径为50~5 000 nm。根据来源的不同,EV 可能包含不同类型的功能蛋白、mRNA、miRNA和DNA片段,由磷脂双层包封形成。
2024-08-02人气:18049
人气:15368
人气:15294
人气:14810
人气:1468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肿瘤研究与临床
期刊人气:2345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9801
国内刊号:11-5355/R
邮发代号:22-137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