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焦虑症是一组发病率很高的疾病,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Ⅲ》(CCMD-3)关于焦虑症的分类,焦虑症分为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anxiety)和惊恐障碍(panicattack)两个亚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等。张君青等调查研究发现焦虑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它的发生与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有一定关系。
1692
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是常见和多发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情发作过程中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是疼痛、麻木、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属于远端轴突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远端出现性质上的改变、神经纤维处于逐渐丧失的状态。
20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指在排除由于其他原因影响情况下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长时间高血糖、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细胞因子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免疫因素及氧化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睡眠障碍是指夜间的睡眠困难、白天疲乏无力和嗜睡,或是夜间发生的异常事件的一组疾病,异态睡眠归属于其中睡眠行为异常一类[1]。异态睡眠属中医“梦魇”范畴,是由于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痰火内扰或心肾不交等脏腑之气与脑络不相顺接所致。
271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可以在生命体征维持48h的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继续发展后即可开始相应的康复治疗,该时期是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但部分医院受自身条件的影响,难以顺利开展相应的卒中单元,更多的中医师和治疗师直接前往患者床旁展开中医治疗模式。
384
颈源性失眠是指由颈椎因素引起的失眠,多见于颈椎劳损、颈椎退行性病变、外伤,致使颈椎小关节错位、颈椎椎体失稳、颈枕部肌痉挛或肌肉无菌性炎症等引发疼痛、神经兴奋及椎动脉挛缩,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造成难以入睡、睡眠不足或不深而引起的失眠[1]。失眠是现代社会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无睡意、难入睡、颈项疼痛、枕后痛、头晕、头疼、心悸、恶心呕吐等。
265
多数患者脑梗死发作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以语言和(或)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如何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恢复期的康复效果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中独具特点,有标本兼治的临床优势[2,3]。笔者采用加味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214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降低,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失眠容易反复发作,病情缠绵,患者长期处于睡眠剥夺状态,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长期处于烦躁状态中,又可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还会增加中风、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及呼吸、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等多种功能失调。
445
失眠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较常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高血压是众所周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失眠与高血压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2]。Fiorentini等报道,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全球评分,与“睡眠质量良好者”相比,高血压在“睡眠不足者”中发病更为普遍(分别为35.1%和87.1%)。
274
脑瘫(CP)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致残率极高的疑难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脑瘫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仍是当前世界医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在治疗脑瘫的众多方法中,电针刺激头部运动区疗法,因更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已得到众多学者及临床医生的认可。
236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且正在逐年上升。目前,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对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并无明显帮助。易筋经作为一项传统有氧运动,具有疏通筋络、畅调气血等作用,可改善患者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不论预防还是治疗心血管疾病,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486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因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丢失导致四肢、胸部等肌肉进展性无力萎缩[1]。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最终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发病率约为1.5/10万,患病率为4~6/10万,男性多于女性。其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自发病起,患者平均存活期为3.5年,50%患者的平均存活期为2.5年,仅有20%的患者平均存活期为5年。
247
抑郁症以心境低落、情趣缺失、兴趣下降为核心症状,同时伴有食欲不佳、生物钟紊乱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等特点[1,2]。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肠轴通路和抑郁症有较强的相关性。脑肠肽不仅存在于大脑中,也存在于胃肠道内,与胃肠功能和情绪密切相关。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病机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终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衡。
325
阿尔茨海默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继而由虚致实,导致痰浊瘀血,痰瘀日久化毒阻碍脑络为病。阿尔茨海默病经历了脾虚、肾虚、痰瘀互结、瘀久成毒等4个独立时期,且脾虚是本病发生的始动原因: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精无所充,脑不得养;脾失健运生痰成瘀致呆;脾虚与痰瘀相互为病加剧呆病发作。
291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涉及感知、思维、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异常[1]。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依从性较差、疾病易反复发作等问题[2]。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且同西药联用可减少西药用量并协同增效[3]。
296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1.079
影响因子:0.701
影响因子:1.811
影响因子:0.549
影响因子:0.99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