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肩周炎是因长期过度劳累、伤后治疗不当等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夜间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等,其病程长,病情难愈,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西医治疗主要以止痛消炎为主,但临床疗效不是很理想,治疗后仍易反复发作[2]。肩周炎是由肩周围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等外因所引起的血行不畅、气血郁滞所致[3]。
24
0
肩周炎患者随病情进展出现肩周疼痛、僵硬、肩部活动度下降、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完全受限,继而发生肩部肌肉萎缩等严重情况[2],对患者工作生活有极大负面影响。中医学上肩周炎归属于“肩痹、骨痹”范畴,发病多因长期慢性劳损、气血不足,外受风寒湿邪侵体,经络痹阻所致[3]。
23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肩凝症”,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长期过度劳累、退行性病变导致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以患侧肩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本病发病率为2%~5%,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目前临床暂无肩周炎的特效疗法,西医主要以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
58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指多种原因造成肩关节附件发生病变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根据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渐冻期、冻结期与解冻期,各临床分期的表现及治疗侧重点不同。冻结期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受限,其次为疼痛,若失治或误治易发展为顽固性肩周炎,增加后期治疗难度。
25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指发生于肩关节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发病年龄集中在40~70岁,50岁左右最为高发[1]。据统计,我国肩周炎的发病率为5.00%~8.79%[2]。肩周炎可引起肩部疼痛、肩周压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严重者可因粘连严重而丧失部分功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
30
肩周炎可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等,改善患侧上肢的血供,有助于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1-2]。西医常采用常规训练联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肩周炎,但部分患者效果有限[3-4]。温针灸可发挥缓解局部寒凝及气滞的作用[5]。本文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
26
肩周炎属于炎症病变(无菌性),多发生于肩关节及软组织,病程较长,呈现出进行性发展特点,肩部活动受限、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将会引起肩部肌肉痉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肩周严重粘连等状况,限制患者日常活动,降低其生活质量。
67
肩周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早期通常表现为肩部僵硬、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后期会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肩部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1]。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如中医采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西医采用解热镇痛药治疗。
31
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一种可能致残且有时伴有严重疼痛的疾病,盂肱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尽管许多学者认为肩周炎具有自限性,大概 1 年左右可自行缓解,但在临床中不少患者在发病期间需忍受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特别是一些难治性肩周炎,长期疼痛和反复治疗引发了患者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肩周炎是一种利用特定的仪器刺激经络和穴位,将中药直接渗透患处皮肤,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解痉止痛、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董氏奇穴是中医针灸中的一种独特疗法,以穴位奇特、疗效显著而著称[5]。
42
肩周炎易发于50岁左右人群,因而又有“五十肩”之称,临床一般分为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全人群发病率为3%~5%。肩周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其包含了冻结肩、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锁关节炎、喙突炎以及冈上肌腱炎等。临床冻结期患者就诊率较高,患者就诊时以肩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典型特征。
22
肩周炎是导致肩周围关节囊及软组织出现退行性病变及无菌性炎症的常见肩部疾病[1],而在中医学里肩周炎属于“筋伤”范畴,其病位在经筋,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为其内因,慢性劳损、外感风邪、外伤后遗为其主要外因[2],而无论内外因均可导致经筋损伤,形成“横络”。
最近的研究表明,肩周炎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而且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年轻人群[2]。肩周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诱因包括长期肩部劳损、外伤、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长期伏案工作、运动损伤以及不良姿势也是年轻人群肩周炎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5
肩周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为经筋病变,故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动筋针疗法是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刺方法,留针过程中带针做主动、被动和负荷运动[2],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选取靶点筋穴,通过浅刺皮下,无感得气,以导气布津、调畅经筋,从而解除“结筋病灶点”[3]。
6
肩周炎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该病的发生多是因腱周关节附近软组织病变所致,患者伴有肩部酸胀、疼痛、肩关节强直、活动受限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医上将肩周炎归为“痹症”的范畴,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肩周炎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逐渐趋于完善,干预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7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1.35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420
影响因子:1.938
影响因子:0.333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