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

  2023-09-14    17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为缩短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U)的时间,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ICU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天津河西瑞京医院ICU收治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ICU管理,研究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患者及其评估、健康教育、日常照护及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评估、健康教育及日常照护失效模式的RP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医院感染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缩短住在ICU的时间,降低失效模式的风险系数,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进一步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医院感染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 应用效果
  • 重症监护室
  • 风险优先指数
  • 加入收藏

在医院科室中,重症监护室(ICU)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医疗部门,是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场所[1]。由于住入ICU的患者都具有病情重、抵抗力薄弱、免疫力差等特征,所以,对于病原体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进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比重相对较高[2]。相关医学研究调查统计[3],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的3倍及以上。对此,寻找有效的控制ICU医院感染的管理模式,是现阶段临床医师所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4]。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ICU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24~76岁,平均(49.7±3.5)岁。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25~77岁,平均(49.2±3.8)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ICU临床入住病情分类要求;(2)患者住ICU时间≥3 d;(3)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住ICU前伴有感染暴露史或者确诊感染者;(2)患有心、肝、肺、肾等主要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5)患有精神异常或者依从性差者;(6)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7)对抗生素或者免疫制剂过敏者。本研究伦理委员会已审核通过。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ICU管理

内容如下:发生医院感染后,分析发生的原因,寻找探讨具体的处理方法,有效控制感染情况,并明确感染来源,分析责任归属。

1.2.2研究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内容如下:归纳ICU医院感染潜在的风险,制订有效、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组建感染控制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多学科医护人员合作组成,小组成员需定期培训有关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知识,按照ICU管理流程,分析感染控制失效的阶段,同时,小组成员需定期分析总结风险潜在的原因,并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按照RPN将潜在的风险进行排序,最后制订对应合理的方案。(1)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等)的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对于ICU病原菌分布特征、危害、感染途径、预防方式的学习,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2)失效风险强化管理:与患者接触的所有人员,需特别重视手部卫生,按照“七步法”实施手消毒,并增加洗手池数量,放置消毒喷剂。同时,及时更换呼吸机中的冷凝水,避免患者出现倒吸污染的风险。(3)细节管理:每日需对患者进行口腔、皮肤、会阴部的干预,并在患者受压位置铺上软垫,避免发生压疮;做好切口护理,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一旦发现患者产生感染的情况,需要及时做好隔离措施,阻止病原菌传播,并设置醒目标识。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情况及住ICU时间:包括皮肤、呼吸道及创口感染等,统计两组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并记录两组住ICU的时间。(2)比较两组失效模式的风险系数:应用RPN进行评定,包括患者评估、健康教育、日常照护3项,RPN=D×O×S,公式中RPN指风险优先指数,D指检测难度,O指发生频率,S指严重程度。RPN数值越大,表明风险越高,越应优先处理失效模式。(3)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效果、健康宣教、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操作性护理5项,预计分值为0~4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住ICU时间比较

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住ICU时间比较  

2.2两组失效模式的RPN比较

研究组患者及其评估、健康教育及日常照护失效模式的RP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研究组与对照组失效模式的RPN比较  

2.3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各项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研究组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讨论


ICU患者一旦发生感染情况,就会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全身炎症致使器官衰竭,增加死亡的风险[5]。而ICU患者住院天数延长也会造成医院医疗资源紧张,进而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浪费医疗资源[6,7]。因此,加强对于ICU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缓解医患双方的压力,尤为重要[8,9]。传统临床管理ICU医院感染的方法主要是在感染发生后,再应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对于提前预防医院感染这一方面认知不足,控制效果十分不理想[10,11]。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形成的一套新型的应用于ICU医院感染中的分析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暴露管理及流程控制环节上的弱点及不足,进而对关键流程进行标准化的改进,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可有效降低发生医疗事故的情况,减少出现医疗纠纷的风险[12,13]。在ICU医院感染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干预,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主动寻找ICU管理各个环节中的感染隐患,有效发现风险因素,并计算其RPN,评估不同的失效模式所导致的结果,找出主要因素,发现最需要改进的流程,最后制订针对性、有效的管理措施,有效控制薄弱环节,从而真正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14,15]。经过研究发现,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患者及其评估、健康教育、日常照护RPN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ICU医院感染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缩短ICU的住院时间,降低失效模式的风险系数,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一步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霞,王力红,赵昕,等.消毒供应中心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6).155-160.

[2]李晓慧,岳胜,杜小静,等.ICU重症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内毒素,肝素结合蛋白水平及其预测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7)97-101.

[3]杨晋如,刘丹,谈宜斌,等.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因素的网状路径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2):148-154.

[4]马纯芳,李新鹏,赵群.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9),65-69.

[5]杨一宁,王嵩,刘清峰,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的应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1,30(3):266-271.

[6]黄伟,袁华.重症监护室内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0);2138-2141.


文章来源:马嘉睿.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9):226-22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临床医学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期刊人气:293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6358

国内刊号:31-1794/R

邮发代号:4-636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