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有创通气撤机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有创通气撤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30例、研究组30例(随机数字表法),常规组采用传统气泡式湿化鼻导管吸氧方式,研究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两组24~48h再插管率、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24h重插管率、48h重插管率均较常规组低,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较常规组高(P<0.05);两组pH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PaO2水平较常规组表达高,PaCO2水平较常规组表达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重插管率,提高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进而改善患者气道状态,心率与呼吸频率,值得推广。
有创通气全称为有创机械通气,为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疾病的重要干预措施,虽能有效改善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但具有创伤性,易导致气道损伤、呼吸相关性肺损伤、再次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撤机成功率下降,进而影响后期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1]。国内医疗行业早在2014年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引入并开始应用,在临床上得到快速普及推广,其临床疗效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证明HFNC在轻中度单纯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2]。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为患者加温湿化吸氧,可持续为患者提供稳定供氧,进而减少气道刺激性,提高供氧效率,以此促进肺泡复张,进而提高患者耐受性与不适感,同时通过空氧混合器、湿化治疗仪、高流量鼻塞与连接呼吸管路,相较于常规鼻导管吸氧,可发挥低呼气末正压和生理无效腔冲刷效应,可促使二氧化碳排出,且经鼻腔给氧不会对肺组织造成二次损伤[3,4]。基于此,本研究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有创通气撤机中患者临床治疗中,旨在探讨其对重插管率、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及气道状态等临床指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60例有创通气撤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30例、研究组30例(随机数字表法),常规组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9.34±10.53)岁,病程1~4天,平均病程(2.13±0.43)天;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9~23kg/m2,平均(21.25±2.62)kg/m2;肺功能:Ⅱ级/Ⅲ级16/14例。常规组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8.87±10.82)岁,病程1~4天,平均病程(2.23±0.61)年;BMI20~24kg/m2(21.37±2.73)kg/m2;肺功能:Ⅱ级/Ⅲ级15/15例;2组基础资料可比较(P>0.05)。
1.2 纳入标准
(1)年龄>18岁;(2)撤机后仍需氧疗;(3)患者能耐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4)轻度通气功能障碍者(pH≥7.3);(5)不能耐受传统氧疗方法或禁忌证患者。
1.3 排除标准
(1)患者不愿意或不能耐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2)鼻咽部损伤、颅底骨折并脑脊液鼻漏;(3)自主呼吸处于微弱或昏迷状态;(4)有创通气患者撤机后出现低氧血症;(5)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中度、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患者。
1.4 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气泡式湿化鼻导管吸氧方式,并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对症干预,以压力调节容量控制-同步间歇性强制通气模式结合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创机械通气。
研究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本研究拟以瑞思迈公司S10Lumis150ST型医疗通气机,温度维持在37℃,氧浓度控制于28%~30%,流速调节至20~40L/min, 相对湿度需要控制在100%,时间为2h, 2~4次/天,结合患者氧代谢、耐受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酌情调节。若发生呼吸困难、窘迫,可增加300mmHg氧合指数,待稳定1天后,停止辅助通气。
1.5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前(脱机时)、干预后(脱机24h)的吸氧浓度、PaO2/FiO2、血压SBP、血压DBP、呼吸频率指标。(2)观察并记录两组24h重插管率、48h重插管率。需重插管标准为24~48小时内需要重新插管的患者,若撤离有创机械通气后24小时内复查血气分析指标中,动脉氧分压>60mmHg,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5mmHg, pH<7.30,提示有创通气撤机失败,需要恢复机械通气。(3)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前(脱机时)、干预后(脱机24h),酸碱度(pH)、PaO2、PaCO2指标变化。采集患者静脉血3mL,离心设定(3000r/min),离心时长10min, 离心半径10cm, 采用美国沃芬全自动血气分析仪GEM Premier5000型,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4)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前(脱机时)、干预后(脱机24h)心率、呼吸频率。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经x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指标
研究组临床指标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对比
2.2 24h重插管率、48h重插管率、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
研究组24h重插管率、48h重插管率均较常规组低,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2。
表2 24h重插管率、48h重插管率、有创通气撤机 成功率 [n(%)]
2.3 血气状态指标
干预后,两组p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aO2水平均显著升高,PaCO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血气状态指标
2.4 心率、呼吸频率
干预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心率、呼吸频率(±s)
3、讨论
氧气治疗作为临床治疗呼吸衰竭引起的低氧血症的常用治疗措施,其主要采用鼻导管、面罩等方式给氧,但因ICU氧疗呼吸衰竭患者给氧存在一定局限性,易对预后质量造成影响[5]。目前传统气泡式湿化鼻导管吸氧方式可提高支气管和肺泡的弥散功能,促进肺部二氧化碳排放避免其滞留,但有创机械通气需通过气管插管方式开展,而长期的插管会导致大量细菌顺着支气管和各分支的气管进入呼吸道,从而导致感染发生,造成患者24~48h重插管率增加[6]。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有创通气撤机对肺组织的损伤、提高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对改善患者气道状态、心率及呼吸频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指标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且研究组24h重插管率、48h重插管率均较常规组低,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较常规组高(P<0.05),表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重插管率,提高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其因在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通过鼻腔内的高流量氧进行湿化,既可以精确地掌握氧的浓度,又可以在经过氧的浸润和加热之后,帮助患者排除唾液等的分泌物;通过对胃黏膜的保护,减少对机体的伤害,从而提高机体的血氧水平,使上气道的无效腔得到修复,从而达到呼气末正压的目的,以此降低重插管的风险,提高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调节患者通气状态[7]。
同时结果显示,干预后,PaO2水平均显著升高,PaCO2、心率、呼吸频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pH比较无差异(P>0.05)进一步表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气道状态及心率与呼吸频率。究其原因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通过加热加湿氧气,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道不适感,还可维护气道纤毛和黏膜的功能完整性,使其呼吸保持自主顺畅,可有效促使痰液排出,减少炎症介质堆积,进而避免吸入性肺炎发生的程度;气道压力低可减少无效腔,缩短肺泡开放时间,使呼吸道阻力下降,使患者的呼吸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不但可以减少氧气消耗,还可以缓解呼吸肌肉的紊乱,从而增加患者的血气指标。
综上所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重插管率,提高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进而改善患者气道状态,心率与呼吸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国斌,陈兴峰,黄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3,30(1):46-50.
[2]赵阳,王双,李玲,等.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改良俯卧位在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2):1057-1062.
[3]李筱姝,李志民,许哲,等.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41(4):344-347,364.
[4]张艳喜,尚龙梅,芮晓艳.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及鼻导管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7):112-115.
[5]王婉玲,冀海侠.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类风湿关节炎所致肺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4):2016-2018,2022.
[6]刘浩,董钊彤,杨阳,等.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比无创机械通气对有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2,21(11):773-781.
[7]谢波,高颖.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23,52(1):49-52.
基金资助:揭阳市科学技术局项目“项目名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有创通气撤机中的应用”(项目编号:ylxm079);
文章来源:吴敏,张焕,谢伟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有创通气撤机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4,37(03):516-519.
分享:
全科医学是一门旨在为社区和家庭提供全面、系统的医疗服务的学科,其要求全科医师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能,并且强调以人文关怀、综合治疗、持续关怀和负责任的态度来照顾患者。目前,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已经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关键任务。
2024-10-30《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3,4]。
2024-07-08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病人数量急剧上升,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65岁及以上老年女性、男性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分别为957.3/10万、414.4/10万,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1]。2018年,骨质疏松学会亚洲联合会的研究表明,亚洲的髋部骨折人数将会由2018年的112.406万例增加至2050年的256.349万例[2]。
2024-07-08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primary lymphedema lower extremity, PLEL)通常被认为是进行性液体在间质中异常积聚引起的肢体肿胀[1]。淋巴功能低下和淋巴液持续淤积会导致慢性炎症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刺激胶原沉积和脂肪细胞堆积[2]。了解患者的脂肪及液体成分可能有助于确定最适合他们的临床方法。
2024-07-08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社区、农村等基层的医疗机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规范化,提升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水平。
2024-07-04有创通气全称为有创机械通气,为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疾病的重要干预措施,虽能有效改善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但具有创伤性,易导致气道损伤、呼吸相关性肺损伤、再次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撤机成功率下降,进而影响后期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1]。
2024-06-26本研究病毒核酸提取会有损失,提取过程也可能造成DNA链断裂,这些将在后续研究中不断改善。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包含F4/R4段不低于1 000 nt目的核酸不完整片段数量即占相当比例,提示在基因组定量等实验的引物选择或检测方式上应给予足够重视。
2024-06-20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负性情绪,表现出不想投入工作的一种倦怠心理[1]。研究发现[2],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负性指标,会严重影响个体对职业的专注程度,进而不能有效创造较高工作绩效。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患者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对护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06-051967年,Seligman[1]在对动物的行为研究中首次提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LH);1978年,Abramson证明了习得性无助在人类普遍存在[2]。习得性无助是对现实无望和无可奈何的状态[1,3],当个人长时间暴露于无法控制的压力中时就会产生这种心理状态或行为[1,4]。
2024-06-05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简称输液港,主要用于需中心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相对其他种类的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因具有携带方便、并发症少和维护周期长等特点[1],近年来逐渐在临床被接受和推广。美国静脉输液治疗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指南中明确规定,在使用各类静脉输液装置前需评估导管功能,以保证输液安全[2],功能障碍是输液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为2.8%~15.2%[3,4,5,6,7]。
2024-06-04人气:18555
人气:15578
人气:15091
人气:14847
人气:130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
期刊人气:2218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1557
国内刊号:51-1688/R
邮发代号:62-222
创刊时间:197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