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多维度认知行为的护理模式在肾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86例肾癌根治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维度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情绪状态、术后恢复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遵医行为中按时用药、饮食管理、功能训练、卫生管理以及作息管理评分较高,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中下床时间较短、睡眠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情绪状态中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维度认知行为的护理模式在肾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遵医行为,改善术后恢复指标,还可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肾癌作为当前临床工作中一类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根治性肾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可靠手段。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癌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然而,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传统护理模式虽然能够满足肾癌根治术患者的基础护理需求,但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心理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发展,针对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模式逐渐趋向多元化,其中多维度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2]。多维度认知行为护理模式是一种综合了认知行为疗法理念的护理干预模式,旨在通过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维度的干预,帮助患者应对手术带来的压力和不适,优化其心理和行为反应[3]。已有研究表明,多维度认知行为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多种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但针对肾癌根治术患者的研究仍较为有限[4]。因此,本研究探讨该护理模式在肾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86例肾癌根治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9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经病理确诊为肾癌,需接受肾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18~75岁;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严重的认知障碍,能够进行基本的认知行为护理配合;术前生命体征稳定,能够耐受手术。排除标准: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术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史;既往接受过肾脏手术或其他重大手术;拒绝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的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①术前护理: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基础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及实验室检查,确保患者手术耐受性。术前1 d进行术前宣教,告知患者手术步骤、麻醉方式及术中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恐惧感[5]。术前6 h禁食禁水,并根据医嘱进行皮肤准备及肠道准备。②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特别是观察血压、心率和尿量的变化。常规给予疼痛管理,应用镇痛泵或口服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疼痛。严格执行医嘱进行输液及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早期的下肢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③出院宣教:在患者出院前,提供常规的术后生活指导,包括按时复诊、合理饮食和适度的日常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术后康复[6]。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维度认知行为护理。
1.2.2.1认知干预:
①术前宣教:在术前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帮助患者了解肾癌根治术的目的、过程、术后预期恢复情况,强调术后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结合生动的图示、视频等方式,帮助患者理解手术及恢复的各个环节,减少其对未知的恐惧和焦虑。每次宣教时长20~30 min,频率为2次/周,直至手术日。②健康教育手册:向患者发放肾癌根治术围术期健康教育手册,内容涵盖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饮食管理、疼痛管理及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患者及家属可随时参考。术后再次向患者讲解术后恢复的关键点和自我护理方法[7]。
1.2.2.2情绪干预:
①情绪评估:术前对患者进行标准化的心理评估工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情绪干预计划。评估频率为术前1次,术后1次/周,直至患者情绪稳定。②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定期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表达内心的情绪,及时疏导负面情绪,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心理辅导或放松训练(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减轻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心理支持持续30~40 min/次,1次/d,持续到术后1周,视患者情绪状态可延长至1个月[8]。③家属参与: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定期与家属沟通,帮助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家属也需通过适当方式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和恢复过程。
1.2.2.3行为干预:
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起,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下肢抬高、足踝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第2~3 d,协助患者坐起并逐步下床活动。术后1周后,鼓励患者逐步增加行走距离和时间,30 min/次,2次/d。②饮食管理:根据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提供循序渐进的饮食计划,逐渐从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普通饮食。每日监控患者的摄入量和营养状况,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持营养均衡,促进伤口愈合。③作息管理: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鼓励患者术后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必要时提供放松训练或轻音乐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短时间的深呼吸练习,帮助患者放松。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遵医行为、情绪状态、术后恢复指标以及生活质量。①采用本院自制的遵医行为量表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了按时用药、饮食管理、功能训练、卫生管理以及作息管理,每项满分为5分,总分25分,得分越高,遵医行为越好。 ②采用SAS量表[9]以及SDS量表[10]评估,两个量表均为20个条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焦虑情绪或抑郁情绪越重。 ③ 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包括下床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血栓形成、呼吸系统并发症等)。④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11]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绪状态、心理健康等8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2.1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两组遵医行为中按时用药、饮食管理、功能训练、卫生管理以及作息管理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2.2两组情绪状态比较:
护理后,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情绪状态比较
2.3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较短、睡眠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2.4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3、讨论
肾癌根治术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外科手术,涉及大范围的肿瘤切除和潜在的术后并发症处理,因此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需求极为复杂且多样化。原因是围术期的护理对术后康复效果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帮助患者遵从治疗计划、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期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12]。常规护理虽然涵盖了术前术后的基本护理内容,但对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情绪、行为层面的支持相对不足,尤其是对患者情绪管理和心理调节的关注有限[13]。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更加显著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多维度认知行为护理作为一种通过系统的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和行为干预的综合性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减少术前焦虑、术后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应用时术前详细的宣教和术后健康教育手册的发放,能够使患者全面了解术前准备、术后恢复要点和自我护理措施,从而提高其对手术及康复的信心。情绪干预则通过心理支持、放松训练以及家属参与,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14]。与此同时,行为干预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饮食管理和作息安排,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生理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术后的恢复质量,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结果显示,多维度认知行为的护理模式在肾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对治疗计划的遵从性显著提高,同时可更深入地理解术后恢复的每个环节,增加了患者按时用药和科学饮食的依从性。同时,本研究也证实了多维度护理模式在促进术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多维度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因术前焦虑和术后抑郁而影响术后恢复。多维度认知行为护理不仅在短期内促进了术后恢复,还在长期生活质量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5]。
综上,多维度认知行为的护理模式在肾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可促进遵医行为,改善术后恢复指标,还可降低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春.研究优化护理理念在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价值[J].饮食保健,2020,7(28):137-138.
[2]王丽,何海燕,田静,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8):179-180,184.
[3]李思静,张跃红.全程系统化护理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22,44(2):157-158.
[4]刘军霞,梁晓萌,李阳,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分析[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5):113-115.
[5]孙莹,章传华,郑福鑫,等.基于术后强化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1,13(3):170-173.
[6]谢童如.情境认知共享延续护理对肾癌根治术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健康生活行为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5):77-78.
[7]黄健.围术期全程系统化护理措施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6):100,111.
[8]方维,冯丰坔,程兰芳,等.ERAS理念的围术期护理方案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0,6(5):446-450.
[9]石华琼,刘静.基于叙事医学模式的肾癌根治术围手期护理对患者预后、社会支持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1):3962-3965.
[10]贾楠.优化护理理念在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2):117.
[11]崔亚娇,袁艳芳.优化护理在肾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健康之友,2020(19):243.
[12]石蕊,付凤齐,曹宇京.认知行为护理结合常规干预模式在肾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21,43 (12):1901-1905.
[13]李思静,张跃红.全程系统化护理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22,44(2):157-158.
[14]李诚.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8):150,152.
[15]潘虹.全程系统化护理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7):30-32.
文章来源:杨帆.多维度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在肾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24,45(11):2827-2830.
分享: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年龄段最常见的肾癌,其标准化治疗包括手术和化疗相结合,高危患者加放疗,预后通常良好,然而,晚期肿瘤患儿的结局仍然很差。 因此对肾母细胞瘤发病机制进行全面研究,对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琥酯( artesunate,Art) 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活性。
2025-03-27肾细胞癌(RCC)是人体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血尿、肿块、疼痛三联征为其主要晚期表现[2]。据统计,病灶直径在4cm以下的早期RCC患者,经合理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5%,而RCC晚期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仅约20%[3]。
2025-03-24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在当前临床工作中被认为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在通常情况下按照其性质可分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及无功能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通常可造成较大的影响[1]。高血压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
2025-02-24肾癌发病与希佩尔-林道(vonHippel-Lindau,VHL)基因密切相关[3-4]。MRI为诊断肾癌的常用影像学方法[5],T2WI通过组织中水分子T2弛豫时间反映其内水分子运动状态,进而提供病灶内部结构信息,对判断肾癌分型具有重要价值[6]。本研究观察MRT2W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肾癌VHL基因突变的价值。
2025-02-24转移性肾细胞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对传统化疗和放疗的抵抗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疗效显著,但其对不同患者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且仍存在部分患者对治疗不敏感的情况。因此,探究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以预测患者对ICIs治疗的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2025-01-17RCC在组织学上分为多种亚型,其中以透明细胞RCC最为常见[3-4]。RCC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转移率等特点,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4]。RCC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多数患者起病隐匿、症状出现较晚,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5]。
2024-12-17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人类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它的死亡率为30%~40%,男性比女性更常见。除性别外,其他肾癌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吸烟和慢性肾脏疾病。基于组织学和分子亚型,最常见的肾细胞癌类型是透明细胞癌,由于相关抑癌基因突变而经常发生。
2024-11-30肾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升高。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LPN)可以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留肾脏的功能。肾门血管阻断(vascular clamping, VC)下行LPN可以减少切除肿瘤和修复肾实质缺损时的出血量,而手术期间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c time, WIT)过长可能导致残肾的功能受损。
2024-11-21肾癌作为当前临床工作中一类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根治性肾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可靠手段。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癌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然而,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护理模式虽然能够满足肾癌根治术患者的基础护理需求。
2024-11-18肾细胞癌(R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美国所有新诊断癌症的 4% 和所有癌症死亡的2%。根据组织学分类,60%~70% 的 RCC 是肾透明细胞癌(ccRCC)。ccRCC主要起源于肾小管上皮,发生于肾实质,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ccR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0%以上,中期患者5年生存率在80%左右,但对于晚期患者,生存率仅为20%左右。
2024-10-24人气:22266
人气:18438
人气:16492
人气:15848
人气:1542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人气:319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587X
国内刊号:22-1342/R
邮发代号:12-23
创刊时间:195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