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外科手术是目前消化道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而手术部位感染则是患者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并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器官/腔隙感染是手术部位感染重要类型,其特征与体表感染存在诸多差异;如何有效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发生风险以最大限度避免院内死亡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44
0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多样且严重程度不一,且其病因复杂,可能涉及消化道溃疡、静脉曲张破裂、肿瘤、炎症以及手术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增加了诊断和治疗难度,同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
58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下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成为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手段,虽能有效完全剥离病变组织,阻断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发展,疗效理想,但术后患者心理层面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严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
61
糖尿病便秘是由长期高血糖导致胃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主要消化道症状之一。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不延长而排便困难,对患者的血糖管理水平、生活质量等均有极大影响[1]。2015—2017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上升至11.2%,约2/3的糖尿病患者有便秘史,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肠梗阻[2-3]。
17
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病,该病起病急,病情迁延难愈,危害严重,需积极进行治疗及干预。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对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良好的干预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故而临床较为重视患者的临床干预。多项研究指出,部分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故而需通过有效方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3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是PCI术后病人发生支架内血栓、复发性血管栓塞事件、复发性缺血事件的风险依然较大[1]。PCI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病人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同时,也增加了局部和全身出血风险[2]。
16
胰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碱性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它的异常激活会导致许多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胃癌、卵巢癌、胆道癌等。目前,人体尿液中的胰蛋白酶水平已作为诊断胰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已报道的胰蛋白酶检测方法包括质谱仪、凝胶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电化学分析、比色测定等。
2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消化系统急症,病因多为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等,治疗不及时则病死率较高[1-2]。药物止血是本病治疗的常用手段,生长抑素为常用药物。该药物可对体内垂体激素的分泌与释放发挥抑制和调节作用[3]。然而单纯予生长抑素治疗效果有限,为进一步提升疗效,多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目前抑酸药物和止血药物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常用方法。西咪替丁是常用抑酸药物,能提高患者胃内p H值,修复胃黏膜屏障,有理想的止血和预防再出血效果[3]。裸花紫珠颗粒以裸花紫珠为主要组分,可收敛止血、消炎解毒,且在肝硬化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效果较好[4]。
19
对于消化型溃疡出血,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在于胃热血瘀,肝郁脾虚,气血逆乱,血不循经,属“血证”范畴,但也有学者将其归属“胃痛”范畴,认为其病机在于胃中积热,食滞肠胃,脾虚肝滞,胃经瘀阻,不过临床治疗均认同补气、固脱、止血[3]。黄芪是一种具有补气固表、敛疮生肌、行滞通痹的补气药。
21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主要是指胃、食管、部分小肠三个部位产生的出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征[1]。该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黑粪、呕血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随着疾病的发展,则会造成身体多器官损伤,甚至引起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
果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患者死。基于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紧急救治和护理,维持患者的生命,改善出血症状。常规护理内容较单一,只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病情监测,不能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致使恢复速度缓慢,严重者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所以探寻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8
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提升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利用内镜技术,通过圈套器工具切除病灶,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在早期小型病灶治疗中表现出色。然而,面对大型或深层病灶,EMR难以确保完整切除,术后易复发[1]。
22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人体十二指肠、食管、胰胆及胃等部位发生病变而产生出血,发病率高,患者病情复杂、起病急骤,且病情进展较快,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以头晕、便血及呕血等为主要症状,常伴有血容量不足引发的周微循环衰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安全[1]。
7
上消化道出血指自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消化道的出血,临床针对中危以下程度的出血常可采取保守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物有生长抑素、艾司奥美拉唑及血凝酶[1]。血凝酶是临床常见止血药物,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内外科及妇产科的出血性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针对性较差,且长期使用会造成凝血功能异常[2]。
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0.814
影响因子:1.893
影响因子:0.976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