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急性心肌梗死列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能快速改善和解除血管狭窄和堵塞,畅通血流,改善心肌缺血,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围术期因绝对卧床、环境改变及药物因素等导致的便秘发生率为40%~60%[6]。
46
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伴发心力衰竭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所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1]。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抑制药(sodium-glucose linked 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SGLT2i)能够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降低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风险[2]。
3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因冠状动脉出现阻塞,心肌缺乏血液供应而坏死,使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急性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风险高等特点。大量数据表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等,我国AMI病死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42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2],国内每年新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约为50万人,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和生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医疗行业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高发性疾病,已经成为国际公共卫生为题[3]。
30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体经历重大身体或心理刺激后,出现创伤经历、警觉性增强、持续回避或麻木的临床症状,包括心理障碍和治疗依从性降低,反过来还会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调查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从急性期到出院后3个月PTSD发生率高达20.40%~33.10%。
2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若未能及时救治,则会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病率增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缓解靶血管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的标准治疗方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达2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成功PCI后预后较差。
冠脉支架植入术和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心肌梗死后患者的预后,但仍有多达13%~32%的患者出现左心室功能障碍,明显增加死亡或心力衰竭再入院风险。目前推荐心肌梗死后有氧运动为优化方案的补充治疗,然而目前的专家共识并未指明以何种强度的训练获益最大。
4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后, 1年的心源性病死率为7.6%,非心源性病死率为5%,且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持续增加。以往认为梗塞面积是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不良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随着深入研究发现,PCI后微血管阻塞也能预测左室重构不良及心脏不良事件。
3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因供血区出现严重的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由于起病急、病程短、预后差等特征,已成为心内科的急危重症之一。针对AMI患者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有效地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具有保护濒死心肌,改善心肌功能,使心肌恢复缺血再灌注,挽救患者生命的作用,还可改善患者预后。
13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4 h 动态心 电图监测已成为临床上评估心脏功能和心律异常 的重要手段[2] ,通过对连续24 h 的心电信号进行记 录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尤其是 对于那些存在潜在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更为重 要[3] 。
4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也趋向于年轻化,并且已成为导致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因素。AMI通常由冠状动脉的急性或持续性缺血和缺氧引起心肌细胞的坏死,是一种紧急的心脏状况。患者通常表现为剧烈且持续的胸部疼痛。
44
目前,溶栓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疏通血管、恢复血流,进而改善患者预后,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会发生心力衰竭,进而增加其死亡风险[2]。因此,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已成为当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逐渐显现出年轻化的趋势。AMI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病因素之一,其影响不仅限于急性阶段,还可能延伸至长期过程。得益于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与血管重建技术的快速进步,AMI的预后有了显著改善。
10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肌 梗死的一种标准治疗手段,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 改善长期预后 [3]。然而,在 PCI 治疗之后,患者的 预后情况特别是睡眠质量的维护往往被忽视 [4-5]。睡 眠是恢复和维持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基本需求。
68
目前,临床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AMI的金标准,诊断准确率较高,但该检查方式为侵入性检查,存在造影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等风险[2]。动态心电图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能够捕捉到心肌梗死时心电活动的异常变化,但部分非心肌梗死的心脏疾病或非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的心电图改变,特异度较低[3]。
49
影响因子:1.330
影响因子:1.596
影响因子:2.255
影响因子:1.010
影响因子:0.242
影响因子:0.325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