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急性心肌梗死列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治疗AMI的有效手段,可改善病人冠状动脉的狭窄或堵塞情况,恢复心肌血供,提高老年AMI病人的存活率,但PCI治疗为有创操作,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致使部分病人在PCI治疗后仍出现心力衰竭、再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增加病人再入院率及病死风险[2]。
59
0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MINOCA)是一种由不同发病机制导致的临床异质性疾病,总体发病率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5%~25%,最近的观察性研究显示该占比约为11%[1]。
3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关于AMI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与心肌细胞坏死和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有关,病情变化复杂且预后较差。AMI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年AMI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4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其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复发率高[1],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2]。据最新统计[3],AMI病死率为60.20%~78.42%,呈上升态势。AMI引起的生理障碍易导致病人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孤独、回避等心理问题[4],而长期处于消极的应对状态不利于病人康复。
56
静脉溶栓的药物选择方面主要有阿替普酶、尿激酶、重组人尿激酶原、重组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药物,其中阿替普酶具有较高的再通率,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3]。
6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的临床表现,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患病后死亡率较高,给病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治疗方法以介入手术和西药治疗为主。美托洛尔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能减少心肌耗氧量和改善缺血区的氧供,缩小心肌梗死(MI)面积,降低病死率。
41
心脏瓣膜钙化(cardiac valve calcification, CVC)在传统上被认为是与衰老相关的退行性改变,是心脏瓣膜及周围结缔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瓣膜增厚、纤维化、钙化等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瓣膜功能发生异常的病理过程,涉及炎症浸润、纤维增生、新生血管形成、软骨形成和软骨内骨化等[1-2]。
42
随着近年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及更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被广泛应用于AMI病人治疗中,可恢复阻塞冠状动脉血管通路,恢复心肌血供,但PCI术后仍需进行长期的治疗,且存在复发风险,导致病人在术后普遍存在担忧、焦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治疗的实施,影响预后[3-4]。
49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主因,虽然近年来由于早期再灌注治疗与辅助药物的不断进步,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仍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AMI的主要治疗策略,PCI术血管再通后,往往会引发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可能产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28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急救过程中常采用的护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但该护理模式的急救流程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降低整体的急救效果。因此,寻找一种更全面、有效的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而左主干病变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又是其中致死率最高的类型,占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左右。由于左主干供应了左心室3/4的心肌血流,一旦发生左主干闭塞,会严重影响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并快速进展为心源性休克而导致死亡。
5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闭塞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心肌严重性缺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1]指出,据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为3.3亿例,其中冠心病病人达1 139万例,且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4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逐渐上升,是造成我国人群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AMI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5%~23%,其中又分为早发性新发AF及迟发性新发AF。AF的发生与AMI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不仅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也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还可引起脑卒中等其他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疾病,AMI的治疗方式较多,包括溶栓、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等,但PCI风险大、费用贵让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又会诱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其预后[1]。
3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最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是T2DM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2]。AMI合并T2DM多采取介入治疗,恢复血管再通,此外,还需联合胰岛素、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防止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导致病情加重。
111
影响因子:2.080
影响因子:0.301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73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