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课程改革列表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科学运用心理学原理提升教学效率与教育质量,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核心课程之一。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1]。
19
0
许多学者对高校不同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研究,如董淑华[3]从教师视角研究了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及解决路径;许颖[4]对影响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教师、学生和教育因素及增效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姜勇等[5]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13
我们要重视思政理念在声乐课程中的融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大力提倡思政背景下红色声乐作品的传播,从理论和教学课程实践中鼓励思政题材声乐作品的普及与学习,真正做到将思政理念带入高校声乐课程改革中,将思政理念作为培养专业型声乐人才的重点。
4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初中学校提出了全新的教育命题,亦对初中学校校长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初中学校校长必须顺应新课改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实现课程、育人双重目标的统一融合,为新时代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造一个幸福乐园。
35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求教育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培育时代新人。然而现实中,部分大学生价值意识薄弱,教师教育中德育效果不彰,思政效果存在被有些课程中的错误观点削弱,甚至抵消等问题。故而有学者提出构建“思政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相互配合的德育机制”[1]。
59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优化设计必须遵循与职业新要求充分对接的原则,使设计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逐步建立完善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体系”[2]。
16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深化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1]。
24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目的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协同育人;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6
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重要的课程实践环节,不仅肩负着培养计算机类学生实际问题建模分解能力、数据抽象和算法设计能力、程序流程控制和编译调试能力等关键能力,还承担者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思维、计算思维和系统思维等专业核心素养。
21
刘相权[3]在MATLAB环境下,用Robotics Toolbox建立了该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绘制了机器人末端运动轨迹,并进行模型的求解。郝建豹[4]在机械加工、小家电加工、陶瓷产品生产行业,对基于虚拟仿真建设的工业4.0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架构、工序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5
“精密机械设计”作为众多高校都已开设的传统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受制于理论内容较为陈旧、教材实践与新型工业技术脱轨等现状,同时在自动化与智能化变革的过程中,六自由度机械臂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笔者决定将课程实验与六自由度机械臂相结合,探寻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29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电机学课程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电机学课程教学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理论知识抽象性高、实践操作难度大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提高教学效果,许多学者和教育机构开始探索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辅助电机学课程教学的方法。
22
新工科强调学科交叉性、知识创新性及社会适应性,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的跨学科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意识且兼备一定人文素养的工程创新型人才[1]。而物流行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新工科建设对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水资源管理是环境及给排水专业一门偏向环境规划管理的模块专业选修课,在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课程内容包括城市水资源基本概述;城市多种类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原则、方法及内容;以SWMM为代表的城市雨洪资源管理模型的理论基础等。
影响因子:0.216
影响因子:1.234
影响因子:1.78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488
影响因子:0.163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