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肾主骨探讨补肾法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24-11-0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肾为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主骨生髓。恶性骨肿瘤的病因病机为肾精亏虚,骨失所养,痰邪癌毒凝聚于骨,蓄积为瘤,以肾虚为本,痰邪癌毒凝聚为标,肾虚贯穿于恶性骨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基于肾主骨理论,治疗恶性骨肿瘤主要应用补肾法,包括补肾填精,减轻疼痛;补肾壮骨,预防病理性骨折;补肾健脾,减毒增效等方法。但补肾有补肾气、肾精、肾阴、肾阳之不同,补肾法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还应辨证用药。

  • 关键词:
  • 恶性骨肿瘤
  • 肾主骨
  • 补肾填精
  • 补肾壮骨
  • 补肾法
  • 加入收藏

恶性骨肿瘤按照肿瘤的病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如骨肉瘤、尤因肉瘤、软骨肉瘤等,继发性即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比较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有肺癌、结肠癌、食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等[1-2]。恶性骨肿瘤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骨质破坏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骨相关并发症,如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以及高钙血症等,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对于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化学治疗、介入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3-5]。但由于该病病情发展较快,大部分恶性骨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时机。而不论是采用手术治疗还是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部分患者仍然可能会经历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因此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依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的瑰宝,用于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8]。中医药用于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并不统一。本文基于中医“肾主骨”理论,分析了恶性骨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对补肾法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恶性骨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1、中医“肾主骨”理论概述


中医“肾主骨”理论出于《素问·宣明五气》,“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在体为骨。”肾脏是人体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的关键,而骨骼有赖于骨髓的滋养,只有当肾精充足时,才能使骨髓生化有源,保证骨骼坚固有力。肾为人体五脏六腑阴阳之本,骨骼坚固有力有赖于骨髓的滋养,而肾精充足才能保证骨髓生化有源。在中医藏象学说中讲到肾的生理功能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即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密切影响着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及功能的正常发挥[9]。《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骨痿弱无力原因在于肾虚髓枯而无以滋养之,即《素问·痿论》所言:“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由此可见,“肾主骨”的中医理论对骨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及临床实用价值。


2、恶性骨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典籍中并无恶性骨肿瘤这一病名的记载,但其症状与典籍中记载的“骨瘤”“贴骨瘤”“骨疽”等疾病相似。《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这明确指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正邪斗争始终存在。人体正气充足,邪气不可侵犯,则不发病。疾病隐匿期正气尚足,邪气虽已侵袭,但正邪斗争的结果仍可保持人体处于动态的平衡,故肿瘤难以被发现。疾病发展期,邪气逐渐亢盛,正气渐虚,人体阴阳失衡,五脏六腑功能失稳,气血不和,骨无以养之,癌毒蔓延侵袭,抗之无力,无形之邪凝为有形之实,临床症状表现明显。疾病晚期,邪气极盛,正气大虚,人体脏腑功能虚衰,病患生活质量锐减,气虚乏力,纳眠差等,此为“正伤则不能运化,而邪反固矣”。周岱翰认为,脏腑虚亏是肿瘤发病的先决条件,两虚相得,肿瘤乃生[10]。刘清泉认为,运用补肾法扶正培本可起到防治肿瘤的作用,其通过扶助补益与调节肿瘤患者的阴阳气血以改善病患机体之虚[11]。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肾为五脏之本。”中医学认为,癌毒善于流窜,进而侵犯脏腑、骨骼,播散至全身各处。随着恶性肿瘤疾病的进展,癌毒侵袭五脏,损耗正气,正气受伐过极,日久及肾,故“肾虚”贯穿于恶性肿瘤发生及转移的整个过程。肾虚即是导致恶性骨肿瘤的主要原因,也是恶性骨肿瘤发展的必然之果:一是由肾虚而致五脏皆虚,脏腑器官功能紊乱,导致痰、饮、瘀、毒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积聚,进而侵袭血脉、经络及脏腑。二是癌毒持续耗伤正气,久病及肾,肾虚精亏,导致正气逐渐衰减而癌毒扩散加剧,最终浸润至脏腑及四肢百骸,使病情恶化而难以治愈[12]。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亏虚,骨失所养则“不荣”“不坚”,骨骼易受损,癌毒流于骨,形成骨肿瘤[13]。这也正说明肾虚与恶性骨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故恶性骨肿瘤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肾精亏虚,骨失所养,痰邪癌毒凝聚于骨,蓄积为瘤;以肾虚为本,痰邪癌毒凝聚为标。


3、补肾法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肾主骨理论,从肾论治恶性骨肿瘤主要应用补肾法。《圣济总录·补虚壮筋骨》提倡对骨病的治疗应以“补肝肾以壮筋骨”为主要治法。《医宗金鉴》曰:“形虚病盛先扶正,形证俱实去病急,大积大聚衰其半,须知养正积自除。”《外科枢要·论瘤赘》言:“若劳伤肾水,不能荣骨而为肿者,其自骨肿起,按之坚硬,名曰骨瘤,用地黄丸及补中益气汤主之。”补肾法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补肾填精、补肾壮骨、补肾健脾等方面,诸位医家对恶性骨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中也均指出,需补肾养骨,化瘀通络[14-16],以起到减轻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减毒增效的作用。

3.1 补肾填精,减轻疼痛

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会造成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患者配合治疗。对疼痛进行积极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也是一种精神安慰,能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因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要尽早地治疗和控制[17]。

《外科证治全书》曰:“又有贴骨瘤,贴骨而生,极疼痛。”恶性骨肿瘤的发生多因癌毒伤正,日久及肾,肾精虚矣,致无以养骨,骨蚀髓空,癌毒入骨,气机闭乱,痰瘀毒互结,阻滞经络而致。因此临床治疗时可以补肾益精填髓壮骨为主,兼以化痰瘀、通经络、止痹痛的方法治疗癌痛。临床可选用补肾药物熟地黄、杜仲、桑寄生、淫羊藿等,配合化痰散结药物浙贝母、醋鳖甲、龙骨、牡蛎等,化瘀通络止痛药物延胡索、白芍、透骨草、片姜黄等。熟地黄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杜仲、桑寄生既可补益肝肾又可壮筋骨,以熟地黄补肾之力配合杜仲、桑寄生阴中求阳,阴阳双补,补中有行,补而不腻。中医学认为,百病多由痰作祟,痰由水湿津液凝结所致,“凡是胶固黏稠者,痰也”,其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故在治疗恶性骨肿瘤时,也应重视治痰。龙骨、牡蛎配对,既能摄纳飞跃之阳气,又能收敛簸摇之阴气。肾虚引发虚阳外越,龙骨、牡蛎治痰之妙在于将上逆之火引火归宅,同时痰扰神明,龙骨、牡蛎治痰之外,又可镇静安神[17]。在WHO三阶止痛疗法中,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已经被作为癌痛治疗的辅助药物[18],龙骨、牡蛎镇静安神之力从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缓解癌痛。白芍功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其功擅养阴以止虚痛。片姜黄功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延胡索功可活血、利气、止痛;透骨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三者除均有止痛之功外,片姜黄和延胡索因其行气活血之力,配合透骨草舒筋活络之效,共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另外,诸多医家利用补肾法治疗恶性骨肿瘤疼痛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国医大师王晞星补肾调肝方(熟地黄、山茱萸、当归、白芍、柴胡、麸炒白术、茯苓、生甘草)基于乙癸同源理论,结合肝肾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以及骨转移癌痛的病因病机治疗骨转移癌痛,收效良好[19]。梁敏等[20]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益肾骨康方可以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减轻骨皮质、骨小梁受损,从而达到止痛和骨保护的作用。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骨转移以肾虚为本,痰瘀为标,强调培补肾阳对骨转移的重要性,用壮阳补肾药物辅以适量地龙、水蛭、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以通行经络,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1]。根据肾与骨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经验,王俊涛等[22]通过对5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后发现,益肾化痰方可有效减轻患者骨转移部位疼痛且不良反应较小,方中重用熟地黄益精填髓,杜仲、川续断、桑寄生、怀牛膝补肝肾并强筋骨,效果显著。许继升等[23]对宋爱莉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用药研究后发现,其最擅用补肾活血类药物并佐以祛湿、理气之品。

在治疗骨恶性肿瘤疼痛时,要着眼于疼痛之病机,其因肾精不足,骨无以养,癌毒侵注而致,故治疗应以补肾填精为主,辅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痰之品,可获良效。若论治仅以止痛为效而用大量行气止痛之药,虽有短效,但失其本矣。

3.2 补肾壮骨,预防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是恶性骨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在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时,其发生骨折的风险更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初次诊断、骨疼痛不甚明显的患者,治疗时往往容易忽略对骨转移相关事件的评估及预防。

《素问·痿论》言:“肾主身之骨髓。”肾精足,精生髓,髓养骨,骨必坚。肾虚髓亏会导致骨骼失去濡养,出现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因此补肾强骨之品可以增加骨密度、提高骨强度,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肺癌晚期患者因骨转移致骨质损伤时,治疗应以“补肾壮骨”法为要,可予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杜仲、续断、巴戟天、狗脊等补肾之品改善骨质[24]。中医对于骨相关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目前研究也发现,骨碎补、补骨脂、续断等药物具有补肾强骨,促进骨愈合等功效[25-27]。骨碎补性苦,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强骨,活血疗伤止痛。补骨脂性苦,温,归肾、脾经,可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两者属补肾壮阳之要药,配伍使用,既能补益肝肾精血又可温化肾阳、阴阳双补,从而起到壮骨强筋之用[28]。补骨脂具有促进骨形成和减少溶骨性活动的功能[29-31]。骨碎补则更有利于促进成骨细胞生成,补骨脂与骨碎补配伍使用可协同增效,可通过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平衡从而起到保护和修复骨的作用[32-33]。有研究显示,三骨汤(骨碎补、补骨脂、透骨草)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化来减轻骨转移所引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程度[34];而益肾骨康方(熟地黄、骨碎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僵蚕、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则通过提升成骨细胞的活性达到减少骨质破坏的目的[20],两者均体现出骨病责之于肾,从肾治骨的思想,发挥了骨保护的作用,预防并减少了因骨肿瘤所引起的骨折等病变。现代研究显示,补肾壮骨中药可使肿瘤骨转移灶肿瘤增殖减少、骨质破坏减轻,从而有效抑制骨转移,减轻骨转移所致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有学者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模型采取补肾壮骨中药干预的方法后,发现补肾类中药能够防治乳腺癌骨转移,降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活力等[35-36]。这也证实了采用补肾壮骨法降低骨恶性肿瘤所致病理性骨折风险的可行性。

3.3 补肾健脾,减毒增效

手术、放疗、化疗等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骨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其不良反应也很明显,许多患者难以忍受,并且也存在过度治疗的弊病。而中医在增效减毒、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势明显。因此,二者结合,取长补短,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疗效[37]。现代医学在采用化疗药物治疗骨恶性肿瘤时,可以起到抑制或灭杀肿瘤细胞的作用,但也会造成患者骨髓抑制,从而导致其免疫功能下降,出现疲劳纳差、心悸气短、肢体酸软,甚至继发性出血或感染等不良反应,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中医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降低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命质量等方面仍体现出了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在患者化疗时可以采用健脾补肾的药物来调理气血,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此类药物亦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等途径来提高化疗效果。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恶性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应用黄芪、党参、补骨脂、鸡血藤、熟地黄、当归、枸杞子、炙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健脾补肾方治疗,可以通过调节骨髓造血功能,促进血细胞再生而减轻骨髓抑制程度,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减毒增效之功[38]。相关研究也揭示了运用补肾健脾类中药可降低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改善患者免疫机制并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为临床肿瘤治疗保驾护航[39]。


4、结语


恶性骨肿瘤的病因病机以正虚为本,肾虚贯穿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肾精、肾气久病而亏,骨失所养,治疗以补肾为治疗大法,培本固元,补肾填精,益髓壮骨,可以起到减轻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减毒增效的作用。但补肾有补肾气、肾精、肾阴、肾阳之不同,补肾法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还应辨证用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艳,石丽红,谢新立,等.18F-FDG PET/CT在未知原发灶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J].中医正骨,2020,32(9):39-45.

[2]张剑峰,刘宽荣.骨恶性肿瘤36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80-82.

[3]刘晓静,冯常福,许在华,等.同步推量放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疗效及对骨痛程度、PSA、NGF水平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23,22(10):1039-1044.

[4]陈梦雅,欧余航,吴金栋.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5):85-87.

[5]刘艳波,张宝成.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3):14-15,18.

[6]叶嘉杰.中药厚朴提取物—和厚朴酚对骨肉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3.

[7]俸道荣,覃一玨,樊秋萍,等.桃红四物汤联合高压氧治疗骨肿瘤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例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2):118-119.

[8]宋寒冰,杨玉赫,沈小钰,等.中医药治疗骨肿瘤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6):176-179.

[9]薛纯纯,刘爽,陈林,等.从肾脏调控骨的物质基础阐释“肾主骨”的科学内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3):1574-1578.

[10]周岱翰.论中医肿瘤学的治疗特色与疗效优势[J].中医肿瘤学杂志,2022,4 (3):76-82.

[11]刘清泉.元气亏虚是肺癌病机之本[J].中医学报,2016,31 (3):329-330.

[12]上官文姬,田建辉.从肾论治肺癌转移[J].中医学报,2022,37(3):475-478.

[13]鲁叶云,周柳柳,熊映棋,等.骨痛灵方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9):80-83.

[14]宋敬茹,孙明瑜.国医大师刘嘉湘扶正法辨治乳腺癌术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4):2020-2024.

[15]江啸锋,张海波,陈惠惠.刘伟胜辨治肺癌骨转移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8):774-777,786.

[16]罗海英,徐凯,陈达灿.朱良春教授治疗骨转移癌痛32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6):975-989.

[17]李伟明,尹怡,王俊涛,等.王祥麒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用药特点[J].中医学报,2019,34(6):1217-1220.

[19]凡晓菲,高宇,王涤凡,等.国医大师王晞星基于“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治疗骨转移癌痛[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12):1957-1960.

[20]梁敏,芦殿荣,何理玉,等.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痛大鼠骨质破坏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22,42(3):324-327.

[21]毛昀,陈峥,褚雪镭,等.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骨转移临证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9):1101-1105.

[22]王俊涛,王悬,于洁,等.益肾化痰方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21,49(2):67-70.

[23]许继升,宋爱莉,浦冬青,等.名老中医宋爱莉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9):131-134,143.

[24]吴万垠,刘伟胜.肿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52.

[25]杨雯静,黄健,王维,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三七-骨碎补”药对活性成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3,48(4):1087-1097.

[26]付仔祥,王凤铭,赵灿斌,等.续断丹加骨碎补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骨组织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2):24-28.

[27]王珂.益肾方治疗肾虚型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

[28]陈家敏,朱洁英,庞祖才,等.骨碎补总黄酮及其成分柚皮苷促进牵张成骨新骨愈合的作用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4,42(5):94-97.

[29]李洪波,魏云鹏,杨芳,等.补骨脂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20,26(1):18-21,26.

[30]李劲平,谢保平,章文娟,等.补骨脂素通过调控CD4+T细胞分化抑制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6):1228-1234.

[32]蔡浩.单味骨碎补、补骨脂及双味联合防治去势大鼠骨丢失的实验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

[33]赖桂花,王菲,周芳,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骨碎补-补骨脂药对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作用机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9):1372-1380.

[34]杨梦霞,毛昀,何理玉,等.“三骨汤”治疗骨转移癌作用机制探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2,28(8):610-616.

[35]毛昀.补肾类中药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

[36]姚暄,贾立群,谭煌英,等.补肾壮骨中药对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骨痛及骨质破坏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2,40(2):14-16.

[37]徐鑫,张孟哲,杜如辛,等.蒋士卿教授运用阳和汤加蜈蚣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经验 [J].中医学报,2017,32 (2):174-177.

[38]许京华,李东升,李记天.健脾补肾中药对恶性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J].中医正骨,2021,33(4):38-43.

[39]张静,高冬冬.扶正生髓汤对卵巢癌术后化疗减毒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9):2242-2245.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497);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2023ZY2198);


文章来源:李子琳,王淑玲,刘俊保.基于肾主骨探讨补肾法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24,39(11):2306-231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人气:882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7717

国内刊号:21-1546/R

邮发代号:8-182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