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学困生”是各学校教学当中的难题,也是学校重点解决的教学难题。而在中等职业学校当中,“学困生”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几乎成了学校教学当中的普遍现象。大多数学困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因此,针对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院校教学工作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
188
0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儿童过渡到少年的重要时期,不仅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生理结构变化,而且在心理层面上也产生了极强的自我意识,情绪波动较大,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教师需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直面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明确自身的成长和努力方向,树立正确价值观。
149
目前,我国有超过六千万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失健全的家庭教育,易因内、外部因素而产生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会严重阻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重点思考的课题。
374
2017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学生中心”强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产出导向”强调教师教育对接社会需求,聚焦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持续改进”强调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反馈,确保培养质量提升。
20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然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促进了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从个人方面来说,信息技术更是改变了大众生活和学习的方式,移动终端以及各种软件、资源平台的出现促进了社会资源共享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融合路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微课程的制作质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87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教育中,因而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教育心理学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应用于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53
1、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以“学习动机”为例2、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看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缺陷3、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道德问题4、绘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究与实践5、基于教育心理学动机的认知因素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6、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效果7、宁波大学心理学
3007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的反应,使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自身发展和环境变化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从高中步入大学,大学新生将会面临许多的变化,包括居住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心理环境等,面对新的变化,大学新生需要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应对方法来适应大学生活,否则会引发适应障碍。
437
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脑部发育不良或受损,在适应行为方面存在不同的缺陷,他们在常识、判断推理、理解、记忆、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发展迟缓并有困难。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情绪、行为及生理异常,智障儿童有经常性的情绪波动、紧张焦虑、恐惧退缩或冷漠无情、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离群、暴力等的心理问题表现。
520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新兴科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的人们求得生存和发展,也要帮助健康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高质量的生活,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新课标中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目标,其中的心理健康目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当前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微课在近些年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够将微课运用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成为了目前教师需要探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369
学生在大学环境中,面临种种挑战的同时,也通过融合和建构,逐渐形成新的认知模式、情感态度、行动倾向和价值观。未来取向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尽早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提高未来规划能力,有助于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
271
高校应加强对音乐治疗的理性认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运用音乐治疗,把握心理教育工作与音乐治疗的契合点,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增强心理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如何构建具有艺术专业特色的心理教育网络,高校要创新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形成长期的、有效的工作机制。
207
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个社会命题,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无不在积极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求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215
根据中国知网检索,近5年来,以“学生心理普查”为篇名的论文仅2篇,以“心理健康教育育人模式”为篇名的论文仅6篇,虽然以“心理育人”为篇名的文献资料不少,但基于学生心理普查结果,在“心理育人”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育人模式探索的研究尚无,探索空间大,意义重。
326
影响因子:0.654
影响因子:1.893
影响因子:1.457
影响因子:0.692
影响因子:2.100
影响因子:0.27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