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黑素瘤是由黑素细胞转化发展而来的皮肤恶性肿瘤,是最具侵袭性与致命性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特点是高侵袭性与高危险性,在疾病早期往往已发生转移,因此预后较差。在过去几十年中,其发病率迅速增加[1,2]。同时,黑素瘤是人类恶性肿瘤中免疫原性最强的肿瘤之一,对免疫治疗高度敏感[3]。
28
0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NMSC)为皮肤癌常见类型,好发于光暴露部位,如颜面部,早期以红斑状或丘疹样皮损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一些特征性征象,一旦高度怀疑,需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肿瘤发生转移,增加死亡风险。手术为当前治疗NMSC的重要手段,通过手术切除能彻底清除肿瘤因子,但对于存在于颜面部的患者而言,术后面部容貌改变较大,心理接受度低。
49
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EMPD)是一种少见的上皮内腺癌,年发病率为(0.1~2.4)/106[1],高加索人种女性发病率较高,而亚洲人口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亚洲人群EMPD的发病率总体也较白人更高[2]。临床皮损常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片,也可呈疣状、乳头瘤样增生,无特征性表现。
65
表皮囊肿是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物,又名角质囊肿,因其发生于毛囊漏斗部,囊内容物为角质而得名,囊壁由表皮构成。其内容物可化脓。临床常表现为单发、生长缓慢、呈圆形隆起性的结节,有弹性,正常肤色,直径多在0.5~5 cm,可以移动,无自觉症状。由于其临床表现并不具备诊断特异性,临床上易将其他疾病误诊为表皮囊肿,存在较高的误诊率,目前尚无相关的大样本系统研究。
58
瘢痕疙瘩属于良性皮肤肿瘤,多发生于烧伤、痤疮、手术切口等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临床表现为高出皮面的肿物或索状物,病情严重时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目前,西医针对瘢痕疙瘩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方案,其中以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较为常见,能够阻止瘢痕疙瘩向外伸展,并使其逐渐缩小。
76
扁平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皮肤所致,常常表现为数目多的顶部扁平的小丘疹,多发面部、手背及前臂部位,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扁平疣一般病程长,易复发,如皮损位于颜面部将会严重影响美观,患者身心健康受影响,目前无特效疗法。
32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或其附属结构的一种皮肤恶性肿瘤,常出现在部分皮肤病之后,或由各类癌前病变进展形成,常好发于头面部,其次为上肢及下肢,通常表现为结节或溃疡,5年复发率及转移率分别为8%及5%,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107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或其附属结构的一种皮肤恶性肿瘤,常出现在部分皮肤病之后,或由各类癌前病变进展形成,常好发于头面部,其次为上肢及下肢,通常表现为结节或溃疡,5年复发率及转移率分别为8%及5%,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定位诊断具有明显优势,而CT用于评价骨质破坏较敏感。
40
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aneurysmal fibrous histiocytoma, AFH)在1981年由 Santa-cruz 和 Kyriatos首先报道,其作为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一种特殊变异类型, 是极少见的病理亚型[2],现将笔者诊治的5例AFH报道如下,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5例患者均为2020 年8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笔者诊治的门诊患者,具有详细病史资料,5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皮损分析。
外毛根鞘囊肿(trichilemmal cysts, TC)是临床中相对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大多数表现为表面光滑,质地坚实的皮下结节,凸起或与皮肤平齐,活动度可,通常无自觉症状;原称皮脂腺囊肿,随后发现其囊壁细胞与皮脂腺无关,而是来源于毛囊峡部的外根鞘,其角化属于毛鞘角化型,故称之为毛根鞘囊肿。
71
表皮最外层的角质层可以防止物理损伤、化学刺激和微生物入侵,然而,化学物质、紫外线辐射、烟雾和污染物等多种危险因素会导致皮肤损伤甚至皮肤河北医药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来源于角质形成细胞,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第二大常见原因。CSCC是皮肤上皮的恶性增生,占所有皮肤癌的20%~50%。
25
巨噬细胞分化抗原(Mac)-1可参与机体免疫反应、防御作用,且可对白细胞浸润、迁移等造成影响,而白细胞对肿瘤生长、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其表达缺失可造成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2]。缝隙连接及通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
23
黑色素瘤通常来自皮肤和黏膜等部位,是一种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有很大差别,白人群体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发病率较低[1]。一旦黑色素瘤细胞获得侵袭性并开始扩散,将会极大程度上影响治疗和预后,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15%~20%[2]。
22
NMSC临床多见,预后相对较好[1]。BCC发病率一般大于cSCC,二者发病率比例据多项研究估算大致为1∶1至4∶1[2-3];但BCC由于恶性程度较低,侵袭及转移能力较弱,所以死亡率显著低于cSCC[4]。黑色素瘤临床少见,但恶性度高,预后差,死亡率远高于其他皮肤恶性肿瘤[5]。
21
基底细胞癌(B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之一,多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其好发于颜面等皮肤暴露部位,尤其在鼻部较为常见[2]。我科自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使用双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翼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患者5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7
影响因子:1.186
影响因子:0.858
影响因子:0.997
影响因子:1.148
影响因子:0.991
影响因子:0.784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