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产教融合列表
产教融合的财务人才协同培养过程是一个涉及政、校、行、企等多元主体跨界互动,涉及资本、技术、场地、人才、管理等多元要素相互流动,涉及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四链动态耦合的复杂性系统工程。鉴于产教融合的财务人才协同培养过程的复杂性,深度剖析并识别其影响要素,是探索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新路径的必要基础。
62
0
产教融合要求职业教育和产业能够实现有机结合,并能够展开与企业的深度工作,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以及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奠定扎实基础,最终实现产教共赢的根本目标。动物医学专业以培养合格的兽医师为目标,致力于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具备丰富动物医学理论知识和扎实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48
校企融合是指学校结合自身专业情况与行业内相关优秀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互为支持、共同进步[1]。学校与企业在“双元育人”、产学研高效融合、打造高水平社会服务团队等合作中共同建立共享化“资源工厂”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
44
大国工匠是职业精英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国家精英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努力探索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素质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69
“双高计划”相关文件表明,决定“双高计划”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产教融合。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产教融合尚处于职业学校与企业两者互动的阶段,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领域的研究成果匮乏,特别是基于“双高计划”视域的涉及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在“双高计划”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已迫在眉睫。
46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造就一流水平与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重点保证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3]。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4]。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5]。
106
新文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经管类专业数量和学生人数在新文科中占据绝对优势,经管类专业的改造升级在新文科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专业集群是专业结构优化和专业布局调整的战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经管类专业集群的建设在新文科建设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94
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育人工作的过程中,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和职业标准重新制订教学标准,可有效促进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而基于标准高效指导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使专业教育活动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从而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有效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科学发展。
133
根据财政部在2010年公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会计人才资源总量预计增长40%,会计人才素质大幅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会计人员比例预计达到80%。按此趋势推算,我国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会计人才数量将超过800万。
56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呈现明显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常处于教育资源分配格局中相对劣势的地位。资源分配不均在教育机会、师资力量和科研投入等方面都有体现,导致这些院校难以达到“双一流”高校的同等发展水平。同时,这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难以与“双一流”大学形成特色差异,造成学生在学术能力上较难与研究型高校学生相媲美,实践能力也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9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呈现明显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常处于教育资源分配格局中相对劣势的地位。资源分配不均在教育机会、师资力量和科研投入等方面都有体现,导致这些院校难以达到“双一流”高校的同等发展水平。
36
新工科是工程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旨在培养更具实践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工程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1]。如何培养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工科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探索实践的重点。生物分离工程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研究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在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
27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新疆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新疆的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2]。
基于对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型应用人才的大量需求,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教育部、发改委及财政部于2020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注重分类培养,强化产教融合[2],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2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模式,是推动教育理念转变的原动力,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路径[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38
影响因子:1.143
影响因子:0.453
影响因子:1.072
影响因子:2.087
影响因子:1.104
影响因子:0.098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