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如今研究生的学习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也要进行积极创新。文章以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及状况为研究生的根据,提出了环境咨询、学科渗透以及课程教学等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在目前的教学情况中,高校也要综合考虑、结合实际、活学活用找到适合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合适的方法,最终使其形成全面的体系。
775
0
目前就业问题是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就业能力更强的个体往往能获得更满意的工作,且能够从容地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下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现状以及就业能力研究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提升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奠定了基础。
779
我国培养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师范类的高校,做好对于学生师德养成教育在整个师范生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好铺垫,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还能促进教育的发展。 随着目前现代教育工作的高速发展,现阶段师范生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师德养成教育。
730
突发重大疫情不仅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同时给较大范围的人群造成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教育部将大学辅导员的职业定义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在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下,辅导员应该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
746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新时代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改革的热点。在阐述卓越教师内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师范院校卓越教师的培养机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探讨与高校、政府、研究所,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及教师联盟等协同育人的机制与模式,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有效实施及教研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761
1、打造中国最强海洋教育基地——记海洋所研究生培养工作2、高质量医学研究生培养策略探讨3、光学工程与脑科学的交叉融合教学——以“神经光子学”课程为例4、新时代下高校创新团队推动“党建—科研—育人”协同发展模式的探究5、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研究6、“焦虑”之下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801
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被提及12次、“美丽”有8次、“绿色”有15次,首次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限定词之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与生态文明关联紧密,而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重要课程。目前,许多高校已在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
767
通过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建立可持续改进的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形成闭环的教育教学质量优化的过程,是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重要环节。课题组针对目前高校实践类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综合实践”课程为例介绍了实践类课程的考核方法、课程达成度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工作,为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类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789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实施,是高职院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借助“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推进民俗课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激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以《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疫情线上教学改革为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主要对教学大纲中的授课内容进行了分析调整,得出通过思政教育化的民俗课改革,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对民俗类问题的认识能够提升到较高的认识水平。
754
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同为育人的重要支点,推进两者的融合,能够促进高校教育工作体制的全面进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树立协同育人思想观念,推进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开展协同育人教育模式,实现以党建工作指导思政教育、以思政教育丰富党建工作内容的教育成效,进而促进学生发展。对此,立足于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之关联,分析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对策。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各类课程当中,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各类课程鲜明的政策性、价值性和政治性。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切实贯彻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课程思政就是将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和价值观蕴意于其他课程中,从原来的思政课程扩大到各类专业课程或通识课程中,在对专业课或其他通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加强了学生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
707
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高校劳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既是培养服务国家建设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高等教育培养体系改革与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还是培养高校学生劳动素养、实现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796
自我国教育部施行了新教改以来,各级高校愈发看重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因为这决定了学校未来能给社会培养什么样类型的人才。如何将思政教育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是每一教师都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精彩纷呈的互联网讯息充斥在大学生群体周围,促使如今大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多元化。
708
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国家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由此,推出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侧重从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切入,创新高效教学形式,破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需要从多方入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714
在全方位进行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针对理工科课程专业性强,差异较大,难以发掘契合的思政元素这一难题,探索一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理工科课程思政的行之有效的路径,进一步探究有关的相对普适的实施策略,便于在理工科课程中实践和推广,同时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目标有机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影响因子:1.072
影响因子:2.087
影响因子:1.371
影响因子:1.428
影响因子:0.682
影响因子:2.44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