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普遍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善、分配模式落后、指标设置不科学、信息数据碎片化等问题。样本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精细化绩效管理方案,包括调研与方案、沟通与考核、分析与反馈、优化与调整等实现路径;新的绩效方案运行后,医院运营效率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得以提升,绩效管理的真正价值得以体现。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应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落实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的转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公立医院的发展主题[1]。绩效管理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研究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选取武汉市某市属三级公立医院(以下简称“S医院”)为样本医院,介绍其精细化绩效管理实践,为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绩效管理概念模糊,体系建设不完善
绩效管理是为持续提升部门、团队和个人绩效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制定绩效计划、设定绩效考核目标、实施绩效核算与分配、实行绩效分析与沟通、评价绩效结果等。S医院既往的绩效管理仅限于绩效核算与分配环节,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未能清晰体现医院的发展方向,无法对职工行为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最终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成效。
1.2绩效分配模式落后,无法起到激励作用
在收支结余的绩效分配模式下,医院各科室的收入系数设置一致,既未体现不同服务项目的技术、风险、难度、强度等差异,也未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对新技术、新项目缺乏激励。同时,绩效直接与医疗收入挂钩的做法,会诱导过度医疗行为,加重患者负担,激发医患矛盾[3]。
1.3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无法体现医院战略导向
医院把本年度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要求作为绩效目标,职能部门把本部门管理要求作为绩效目标,临床科室则更关心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绩效分配与考核目标,三者之间的绩效管理目标不统一,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无法体现医院的战略导向,也无法适应国家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要求。同时,各层级、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口径可能互相矛盾,年度与月度指标的关联度不够或者存在重复设置现象,导致临床业务科室难以评判指标孰轻孰重,无法落实绩效管理目标。另外,绩效管理考核指标大多由医院自上而下分配,临床业务科室的参与度不高,无法激发其内在驱动力,不能真正促进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与运行效率的提升[4,5]。
1.4绩效管理信息数据碎片化,管理手段与工具落后
医院绩效管理信息数据呈碎片化分布,且同一指标口径不同,临床科室难以理解。很多指标依靠人工采集数据,增加了数据失误和造假风险[6]。同时,绩效管理手段与工具落后,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加上缺失绩效分析与沟通环节,无法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7]。
2、医院精细化绩效管理实施路径与经验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三级公立医院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方面的考核指标[8],为医院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S医院结合国家要求和医院战略规划,构建了精细化绩效管理实施路径,包含调研与方案、沟通与考核、分析与反馈、优化与调整4个方面。
2.1调研与方案
为确保绩效管理体系的顺利构建,S医院成立了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引入第三方公司与医院管理部门共同组成项目实施小组,分六步进行整体调研与方案设计(见图1)。
图1绩效管理调研与方案设计
绩效方案是绩效管理的根基,新的绩效方案从调研、设计、测算、宣讲直至最终落地实施,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S医院经过一年的运行和调整发现,绩效方案应注重如下要点。
(1)方案的适用性。
绩效方案应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与改革趋势,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既往收支结余的分配方式与此背离,应及时替换。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评价体系有助于改变按收入分配、多收多得的绩效考核倾向,注重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难度和技术风险,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具有激励作用。
(2)方案的本土化。
武汉市公立医院实行按DRG病组打包付费,且近年来总体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引入DRG评价指标与RBRVS评价体系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方案,并开展全成本核算,将科室全成本数据应用于绩效核算,真正实现控费降耗,顺应国家医改的潮流。
(3)精准测算,做到预算总控。
无论是在现有基础上改革还是增量改革,都应做到预算总控。因此,需要清洗基础数据、精准测算,测算周期应至少一年,并合理预测未来一年的绩效总额,将医务人员薪酬变化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方案的透明化。
既往绩效管理方案由于数据不清晰、核算过程不透明、数据不公开,广受质疑。S医院在构建新的方案时,借助信息化构建绩效系统,实现系统取数、线上核算,核算过程透明化,数据可追溯,充分体现了方案的公开、公平、公正。
(5)方案宣讲的全面性。
确定新的绩效管理方案至少要经过2个回合的调研与沟通,宣讲对象覆盖全院所有科室和部门,尽可能全面收集意见和建议,所有的过程和步骤都应留有痕迹,方便日后进一步沟通和调整。
(6)分批推进改革。
绩效改革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的薪酬待遇,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根据科室类别分批实施,逐步改革。S医院绩效改革分为门诊科室、医技科室、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医辅科室、行政后勤科室六个批次推进,经过一年的完整运行,最终平稳落地。
2.2沟通与考核
为推行管理同步、资源共享、服务同优、质量同质的管理理念,S医院对全院学科实施一体化管理,将三个院区127个临床单元整合为43个学科,从业务量、运营效益、运营效率、医疗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六个维度,对同学科各临床单元实行同质化考核,实现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源要素的匹配和流动,促进学科业务发展和医疗质量提升。考核体系的构建应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1)明确考核目标。
结合医院战略目标、“国考”指标体系与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短期(月度)、中期(季度)、长期(年度)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应有所区别与偏重,避免过度重合,否则会失去不同考核区间的意义。月度考核偏重对制度性工作合规性的考核,采取减分制;季度考核偏重对阶段性目标完成度的考核,分等级评定;年度考核偏重对医院长期战略规划与国家重点监测指标的考核,着重体现学科发展水平与能力,采取加分制。
(2)分职系、学科设置指标,体现不同职系的工作内容与学科特点。
在月度考核中,根据医护人员工作内容的不同,调整同一指标在考核中的占比,临床科室更偏重对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的考核,医技科室更偏重对检查及时性的考核。
(3)兼顾历史数据与学科发展定位。
考核指标的目标值在经过层层分解后,应兼顾各考核单元的历史数据与学科发展定位,剔除非正常因素的干扰,避免目标值增减“一刀切”,做好学科间的发展平衡。对规模较大、在行业中具有领先优势的学科与弱势学科,区别设置目标值增减幅,确保学科定位清晰。
(4)与考核单元充分沟通。
沟通并不代表对考核目标值设置的“讨价还价”,而是充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与目前发展受限的原因,经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充分研讨后,合理设置指标与目标值,助力学科走出发展困境。S医院在下达考核指标前,会与考核单元负责人进行不少于两轮的沟通,形成最终的考核指标目标值。
2.3分析与反馈
S医院在绩效管理各环节模块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学科、科室的绩效管理目标需求,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分析报表,如工作量管理、收入结构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医疗技术管理等,为各层级实现绩效管理目标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信息。实践证明,绩效分析与反馈环节是绩效管理工作的精髓,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两方面。
(1)数据赋能,提高智能化绩效管理水平。
医院信息系统繁多,一般根据管理需求逐步上线,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绩效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管理,需要来自医疗、病案、人事、财务、物资、设备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因此整合数据显得尤为重要。S医院根据各项管理与数据分析需求,设计不同主题、不同层级的分析报表,只登录一个系统便可全面掌握医院、学科、科室运营数据,充分展现了绩效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智能化。
(2)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营分析能力。
绩效分析与反馈报表的构建只需初始设置一次,后续根据需求可修改报表,每月可根据设置规则自动生成数据,大大节省了数据处理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可专注于数据的对比,深入业务流程,查找深层原因,提出可行的优化建议,助力科室运营、学科发展。
2.4优化与调整
任何绩效方案和考核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运行效果适时调整。S医院新的绩效方案和考核体系在运行一年后,出现一些问题:一是由于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薪酬增长过快,超出了测算预期;二是科室内部二次分配方案与一次分配方案总体方针背离;三是绩效管理结果运用具有局限性。为此,S医院通过微调方案、指导与监督二次分配方案、加强运营分析等,优化与调整绩效考核体系。
(1)联合物价、设备、医务等部门,清理高材料消耗的治疗、操作类项目,特别是新方案激励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在测算时未包含在内,通过剔除材料成本,合理设置绩效点数。经此调整,高成本消耗项目的绩效核算回归合理,进一步控制了医院成本。
(2)设置阶段性绩效考核目标,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医疗盈余率等,及时遏制临床盲目开展医疗项目,优化收入结构,实现降本增效。
(3)设置门诊工作量超额累进制绩效,避免临床为增加绩效盲目收治住院病人、对患者“小病大治”,同时避免过度医疗。
(4)全面清查各科室内部二次绩效分配方案,对部分简单按照年资系数分配绩效的科室给予指导,并出具二次分配方案指导意见,明确各部分绩效与工作量挂钩的比例,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总体方针,并形成按月不定期抽查机制,实时监督与考核。
(5)将运营管理数据运用于科室人员配备、设备购置、物资领用、任用提拔等方面,而不仅仅用于绩效核算与考核。
3、实施成效
3.1运营效率全面提升
S医院逐步推进绩效方案的实施,将“国考”指标分解到临床业务科室,从源头进行指标值的改进与提升,将考核结果全面运用于绩效分配中,得到了临床科室的高度重视。改革后,医院多项“国考”指标得到明显提升,首次进入A等级,实现了质的突破(见表1)。
3.2合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S医院新的绩效方案调整了内部薪酬构成,按照国家政策导向,人员支出占比已超40%,医务人员通过数据平台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量和点值,客观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总体方针。新的绩效方案体现了对医疗技术难度与风险的分配倾斜导向,使医师更加敢于收治疑难重症患者、积极探索微创手术与治疗操作,职工满意度明显提升。
表1 S医院绩效改革前后指标对比(半年度对比)
4、讨论
医院精细化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医院战略规划、发展实际不断改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医院还需牢固确立“一个核心、两个宗旨、三个目标、四个坚持”的绩效管理方针,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4.1一个核心:高质量发展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学科发展要求和外部环境变化,医院应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由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4.2两个宗旨: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
绩效管理既要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又要促进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还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以及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9]。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必然不能脱离公益性,应酌情对国家重点扶持的学科予以倾斜,对各学科、各部门起到兼顾公平和效率、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4.3三个目标:严抓医疗质量,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绩效管理必须以保证医疗质量为第一目标,在核算方案与考核目标制定和设置上,以医疗技术能力、诊疗行为规范以及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引导医务人员重视技术能力的提升,将诊疗的有效性、患者的获得感摆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强调运营效率,合理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保障医院总体运营的前提下,发挥提质、降本、增效的作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社会需求,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4.4四个坚持:坚持人才技术效应,坚持信息化为基础,坚持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方案动态调整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医院绩效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绩效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知识,还应具备科学管理思维、有效沟通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及创新意识,熟识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对国家最新政策、宏观经济环境、涉医法律法规等保持较高的敏感性[10]。
信息化是实现绩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可以将绩效管理各环节落实到位形成闭环,实现“向前可追溯、向后可延展、向下可挖掘、向上可反馈”。
绩效管理考核结果的广泛运用,赋予绩效管理更大的价值,绩效管理不再局限于职工收入分配,而是与每一位职工、每一个学科的发展和使命深度结合,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医院绩效管理改进是一项复杂、全面、渐进式工程[11],要明确绩效沟通的重要性,适时进行阶段性调研,广泛听取反馈意见,根据运行结果和反馈意见进行绩效方案动态调整,最终助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宁,许栋,夏家红,等.DRG支付方式改革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23,43(03):81-85.
[2]刘世蒙,谢士钰,刘静,等.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10):793-797.
[3]张丽华,张瑞迪,宁世伟,等.精细化绩效管理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170(29):43-46.
[4]卢泓,曾超颖.基于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3,40(08):81-85.
[5]廖淑斌.探讨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9,36(11):169-170.
[6]高玉铮,杨蕊,黄二丹.健康中国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实施路径———基于北京与上海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比较[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07):17-20.
[7]陈江波.医院绩效管理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2):16-17.
[8]雷红娟,李俊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及其启示[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7):23-26.
[9]仇嫒雯,贲慧,姚晶晶,等.基于RBRVS与DRG的公立医院绩效薪酬考评应用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04):72-75.
[10]张秋艳,杨城,刘伟新,等.专科医院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4,41(01):77-80.
[11]操礼庆.大型综合医院绩效管理现状、问题与改进思路[J].卫生经济研究,2024,41(01):73-80.
基金资助:湖北省会计学会2023年科研课题“DRG支付改革对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HBKJ2023YBKT01);武汉市卫健委青年人才资助“晨星计划”(武卫发[2023]28号);武汉市卫健委财务管理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阶段性成果;武汉市第四医院青苗人才培养计划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刘冀,钟琼娥.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医院精细化绩效管理实践[J].卫生经济研究,2024,41(09):83-86.
分享: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应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落实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的转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2024-09-04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药品和耗材零加成的分步落地、医保DIP/DRG付费改革的推广,公立医院收入规模的增加已经明显受限。肿瘤专科医院由于设施设备投入高,肿瘤疾病诊疗的资源消耗大,药占比、耗占比远高于综合医院,医院运营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追求精细化和集约高效的高质量运营管理模式已成为各大肿瘤医院共同探索的目标。
2024-08-07从“三医”联动改革到“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是在近年来经济下行带来基金筹资压力增大、医疗费用增长、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负担加重以及地区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等背景下[1-2],党中央对“三医”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既往“联动”改革向“协同”的体系化治理迈进。
2024-08-06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感受,兼具诸多优点[1-2],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控制过度医疗、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参保人员看病就医获得感,是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4-08-06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2024-08-06智慧医院管理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公立医院核心业务与运营管理深度融合,推动全方位、深层次的互联互通互享,实现医院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管理[1]。
2024-06-21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受传统绩效考核方式的影响,运营综合绩效普遍未能达到预期水平。经过一系列新医改举措,很多公立医院向提高运营效率和优化服务体系方向稳步发展。2023年1月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06-18病案首页浓缩了住院患者看病就医的重要信息,是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质量的集中体现。病案首页质量是直接影响医院等级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重点学科评审等考核结果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病案首页质量不容乐观。首页主诊断选择错误和编码准确率低下一直是阻碍首页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
2024-06-17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正逐渐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向数字化转型。这一转变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他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以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求。医院档案是医疗活动的重要记录,对于患者的诊疗过程、医疗质量评估、医疗纠纷处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08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是一种新型医疗决策模式,是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具体表现方式,目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SDM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1968年Reimann《共同决策和共同责任-现代教育机构的难题》一文中[2]。SDM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已发展相对成熟,但国内对SDM的研究仍处于理论借鉴和应用摸索阶段。
2024-05-16人气:2460
人气:1557
人气:1084
人气:867
人气:52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卫生经济研究
期刊人气:3710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4-7778
国内刊号:33-1056/F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2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9
影响因子:0.345
影响因子:0.3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