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搭建肿瘤医院临床科室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为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应用文献调查、半结构化访谈梳理形成指标池,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评价体系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应用加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案例分析。结果 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是82.6%和100.0%,权威系数为0.808,协调系数均在0~1之间,各级指标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构建了由4个维度,外科19个指标、放疗科和内科各16个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结论 肿瘤医院临床科室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医院和科室找出运营短板,构建运营效益提升路径,实现医院内涵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药品和耗材零加成的分步落地、医保DIP/DRG付费改革的推广,公立医院收入规模的增加已经明显受限[1]。肿瘤专科医院由于设施设备投入高,肿瘤疾病诊疗的资源消耗大,药占比、耗占比远高于综合医院,医院运营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追求精细化和集约高效的高质量运营管理模式已成为各大肿瘤医院共同探索的目标,而临床科室作为肿瘤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单元,加强运营评价可以有效指导其提升运营效益,这对于实现肿瘤医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以三甲肿瘤专科医院为研究对象,以《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指导,搭建临床科室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为肿瘤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提供数据与实证支撑。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在中国知网和相关政府网站检索医院运营、临床科室绩效评价等相关文献和资料,对不同研究者评价体系的维度和指标进行归类,并结合对卫生健康政策、医院管理领域专家的访谈结果,构建评价指标池。
1.2研究方法
1.2.1德尔菲法
本研究邀请来自质管、医务、医保、财务和临床等专业的专家,通过匿名方式开展2轮专家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表包括专家基本信息、指标判定表和指标判定依据表3个部分。第二轮专家仅填写基本信息和对指标重要性的判定。
德尔菲法计算的系数有:(1)积极系数,在70%以上代表专家积极性较高;(2)权威系数,大于0.7且不大于0.8为可接受,大于0.8则表明专家权威性较高;(3)协调系数,包括变异系数(CV)和Kendall’s W系数。通常认为CV<0.25,Kendall’s W系数接近于1,协调系数越好。指标筛选标准: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均≥0.8分,则保留;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有一项<0.7分,则直接剔除;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在0.7~<0.8分之间,则结合专家意见进一步讨论,决定保留或剔除[2]。
1.2.2层次分析法
本研究中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德尔菲法专家团的基础上增补专家,邀请来自外科、放疗科和内科的科主任加入专家团,并分成外科、放疗科和内科3个组,每组共10人,分别对外科、放疗科和内科的运营效益评价维度和指标进行两两比较;(2)依据两两比较数据,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和判断矩阵,计算评价指标权重;(3)根据构建的判断矩阵,计算得出最大特征根(λmax),再利用一致性比率(CR)进行随机一致性检验。CR<0.1时,代表一致性检验通过[3]。
1.2.3加权TOPSIS法
本研究中课题组以A肿瘤医院为实证对象,根据研究构建的肿瘤医院临床科室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加权TOPSIS法对该院的外科、放疗科和内科的运营效益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1)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同趋势化后归一化处理,结合指标权重得到最优和最劣矩阵向量;(2)分别计算各科室与最优、最劣向量的距离;(3)结合距离值计算各科室综合得分指数并进行排序得出结论[4]。
2、结果
2.1初始评价体系指标
对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当前肿瘤医院运营考核需求,构建初始评价体系指标池。初始评价体系指标池设置资源配置、工作量、收支结构、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5个维度28个指标。
2.2德尔菲法
2.2.1专家咨询基本信息
参与临床科室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咨询的专家共计19人,分别来自质管、医务、财务、医保、病案等医院管理专业以及外科、内科、放疗科等临床专业。其中男性占比68.4%,女性占比31.6%;专家平均年龄46岁,平均从业时间21年,从业时间20年及以上的专家占比52.6%;职称方面,中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5人,正高级职称13人,高级职称的专家人数达到94.7%;学历方面,本科4人,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专家占比78.9%。
2.2.2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
本研究采用发送电子问卷的方式,第一轮发出问卷23份,回收19份,有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为82.6%。第二轮发出问卷19份,回收19份,有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积极系数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的专家判断依据为0.776,熟悉程度为0.840,权威系数为0.808,表明所选专家权威程度较高;本研究中第一轮专家咨询各项指标的CV均介于0.064~0.313之间,Kendall’s W系数为0.28;第二轮专家咨询各项指标的CV均介于0.046~0.269之间,Kendall’s W系数为0.30。CV总体水平较低,Kendall’s W系数在提高,说明结果可取。
2.2.3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在第一轮专家咨询中,5个维度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均高于0.8分,专家基本达成共识,因此不作调整。28个评价指标中,“人均医保结余”重要性评分<0.7分,直接删除;“术前平均住院日”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均在0.7~<0.8分之间,结合课题组专家意见讨论后删除;其余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0.8分,均保留。
2.2.4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在第二轮专家咨询中,26个评价指标中,“门诊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药品费用”“省外患者占比”“人均医疗收入”和“医疗组数”的重要性评分均<0.8分,但≥0.7分。课题组专家讨论认为“门诊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药品费用”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应当保留,其余指标可以删除。结合专家意见,决定删除“省外患者占比”“人均医疗收入”和“医疗组数”。此外,对于其他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均≥0.8分的指标,课题组决定删除“出院人次”,理由是“出院人次”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工作量考核指标。最后为确保接下来层次分析法各维度指标数量相对均衡,经课题组专家讨论,医生数和床位数合并为“平均每位医师承担床位数”,指标转入运营效率维度,资源配置维度因此缺少指标而删除。2轮专家咨询结束后,相较于原始指标池,共减少了1个维度和7个指标,之后课题组分别制成了外科、放疗科和内科的运营效益评价量表。
2.3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依据量表两两比较结果分别构建外科、放疗科和内科的层次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来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经检验,外科、放疗科和内科各维度和指标层的CR均<0.1,表明一致性检验通过,最终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1。
2.4实证案例分析
根据本研究构建的临床科室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加权TOPSIS法对A肿瘤医院临床科室的运营效益进行评价。从结果来看,胸部外科、胸部放疗科和胸部内科分别排在外科、放疗科和内科的第一位,而介入治疗科、妇瘤放疗科和中西医结合科处在最后一位,并且与第一名的综合得分指数相差较大,提示运营效益较差,是医院下一步运营管理需重点关注的科室,见表2。
表1临床科室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的维度、指标与权重
单位:%
“—”该指标不适用。
表2某肿瘤医院临床科室2023年1—2季度运营效益排名
3、讨论
3.1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维度分析
从维度权重分布的结果看,与赵要军等[5]对临床科室运营效能指数的研究结果类似。工作量是科室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本研究中工作量均是外科、放疗科和内科运营效益评价权重最高的维度,与公立医院作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需要自负盈亏,工作量关乎医院和科室的生存相关。各专科运营质量的权重仅次于工作量,原因是高质量发展要求医院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运营效益[6]。各专科运营效率的权重排在第三,但权重均超过18%,原因是提升运营效率有助于科室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收支结构在各专科运营评价体系维度中虽然权重最小,但也超过13%,原因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医保DRG支付改革均对医院和病种的费用结构进行了考核约束,医务人员的控费意识不断提升,另外收支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3.2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分析
外科运营效益权重排名前3位的指标分别是四级手术人次、四级手术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这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上述指标的权重占比相似,原因是四级手术人次与占比反映了外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是外科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而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则体现外科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拥有较高权重,对推动科室诊疗行为规范性及药品和耗材使用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7]。对放疗科室和内科的运营效益评价目前学界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中放疗科和内科权重排名前3位的指标是医保DRG支付差、放疗人次/抗肿瘤药物治疗人次和医疗业务收入,原因是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行,对于许多科室而言,DRG医保支付差盈余已超过医疗盈余,成为科室盈余的主要来源,而放疗人次与抗肿瘤药物治疗人次分别是放疗科和内科极为重要的业务量指标,代表着学科实力和影响力,医疗业务收入则是科室运营成果的直接体现,因此以上指标在各自评价体系中占据较高权重有助于引导学科提升实力,聚焦标准临床路径下的诊疗规范,重视质量管理和过程管理,实现科室运营效益提升[8]。
3.3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分析
TOPSIS法是多目标决策分析中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卫生管理领域[9-10]。本研究使用加权TOPSIS法进行实证分析,横向比较了A肿瘤医院同一时期外科、放疗科和内科的运营效益,帮助科室了解运营现况,比较与兄弟科室的发展差异,在下一步的研究中也可以纵向比较不同时期同一科室的运营效益,帮助医院和科室找出运营短板,构建运营效益提升路径,调动医院和科室运营管理的积极性,实现评价体系的价值创造。
3.4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和不足
本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仅在1家肿瘤医院进行验证,今后还需要在更多的肿瘤医院进行实践,以提高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不同病种的治疗周期、医保政策存在差别,一定程度会影响临床科室的运营效益。本研究未纳入医疗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的全面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4、小结
本研究基于肿瘤医院运营管理的现实需求,探索临床科室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汇总政策文本分析、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梳理的结果搭建评价指标池,采用德尔菲法分别构建外科、放疗科和内科的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每个指标相应权重,从工作量、收支结构、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4个方面综合评价临床科室的运营效益,为肿瘤医院管理者发现运营管理的“明星样板”和投入产出错配的临床科室提供标尺和工具,推动院科两级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1]余文敏,邓勇.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下运营管理之路[J].财经界,2021(22):89-90.
[2]周志伟.三级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20.
[3]何珮莹,崇梓乔,陶静,等.上海市二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卫生资源,2022,25(6):807-812.
[4]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3.
[5]赵要军,穆子涵,王成增,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医院临床科室运营效能指数创建及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12):23-29.
[6]杨鸿洋,吕婕,翟晓婷,等.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大型公立医院发展策略[J].中国卫生资源,2020,23(3):254-257.
[7]戴绍兰,龙思哲,李嘉颖,等.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业务科室主任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2022,26(9):69-72.
[8]于婷,严波. DRG付费方式下公立医院结余分析与运营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2022,26(10):64-66.
[9]王璐瑶,曾智.基于TOPSIS法和RSR法的江苏省病床使用效率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22,20(4):9-12.
[10]王怡凡,周典,姚辰欢,等.基于熵权TOPSIS-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综合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12):64-68.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004051);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3KY604);
文章来源:吴进,吴琰,方玢茹,等.肿瘤医院临床科室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24,44(08):33-36.
分享:
我国医院智慧化起步于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并逐步实现与院外各级机构互联互通,前后经历了信息化(即数字化医院)、互联网化(即互联网医院)、智慧化(即智慧医院)三阶段[1]。 现阶段智慧医院建设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依托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5G通信等新技术,实现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和面向医院管理者的“智慧管理”[2]。
2024-11-20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应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落实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的转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2024-09-04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药品和耗材零加成的分步落地、医保DIP/DRG付费改革的推广,公立医院收入规模的增加已经明显受限。肿瘤专科医院由于设施设备投入高,肿瘤疾病诊疗的资源消耗大,药占比、耗占比远高于综合医院,医院运营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追求精细化和集约高效的高质量运营管理模式已成为各大肿瘤医院共同探索的目标。
2024-08-07从“三医”联动改革到“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是在近年来经济下行带来基金筹资压力增大、医疗费用增长、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负担加重以及地区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等背景下[1-2],党中央对“三医”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既往“联动”改革向“协同”的体系化治理迈进。
2024-08-06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感受,兼具诸多优点[1-2],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控制过度医疗、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参保人员看病就医获得感,是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4-08-06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2024-08-06智慧医院管理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公立医院核心业务与运营管理深度融合,推动全方位、深层次的互联互通互享,实现医院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管理[1]。
2024-06-21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受传统绩效考核方式的影响,运营综合绩效普遍未能达到预期水平。经过一系列新医改举措,很多公立医院向提高运营效率和优化服务体系方向稳步发展。2023年1月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06-18病案首页浓缩了住院患者看病就医的重要信息,是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质量的集中体现。病案首页质量是直接影响医院等级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重点学科评审等考核结果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病案首页质量不容乐观。首页主诊断选择错误和编码准确率低下一直是阻碍首页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
2024-06-17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正逐渐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向数字化转型。这一转变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他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以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求。医院档案是医疗活动的重要记录,对于患者的诊疗过程、医疗质量评估、医疗纠纷处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08人气:11569
人气:10987
人气:10327
人气:9949
人气:92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管理
期刊人气:1732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329
国内刊号:23-1041/C
邮发代号:14-76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2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9
影响因子:0.345
影响因子:0.3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