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初产妇列表
自然分娩是指基于胎儿发育正常、产妇身体健康,不经人为干预,胎儿经阴道顺利娩出的过程。自然分娩具有低创伤、低并发症等优点,是产妇首选的生育方式。然而约有7.6~8.8%的产妇对分娩具有恐惧感,尤其是初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因分娩的疼痛,产妇往往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进而引发不适当的分娩,使产妇疼痛加剧,产程延长,出血量增多。
44
0
产妇在进行阴道分娩时会压迫盆底肌,造成盆底肌损伤,从而形成盆底功能障碍。临床常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而这些症状易造成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产妇的心理、生理健康,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对降低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强盆底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54
随着椎管内阻滞镇痛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院被列为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到20世纪90年代末,硬膜外镇痛分娩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中,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因具备给药速度快、压力高、药物弥散均匀、镇痛效果确切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
34
有研究显示[1],由于初产妇缺乏相关分娩经验,超过98%的初产妇在分娩后会存在焦虑、紧张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产妇长时间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不仅会影响其心理健康,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喂养新生儿,导致新生儿生长发育受限。
产后抑郁属于心理疾病,其可导致产妇对日常生活产生消极心理,甚至对自身或婴儿产生伤害行为。有研究调查显示,全球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大约达到17.7%,且呈增长趋势,而我国产后抑郁发病率约达到25%,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故对产后抑郁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关注意义。
29
产后抑郁症是临床产妇常见的情绪障碍,多表现为情绪低落、运动抑制、睡眠障碍等[1]。《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2]将产后抑郁作为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的重点内容,强调要加强对产后抑郁风险的评估与预防。蔡慧筠等[3]的调查显示,产后4~6周抑郁发生率高达25.53%,且症状可持续数月。
38
纯母乳喂养是最干净、安全、科学的喂养方式。母乳中有天然抗体,可以促进婴儿口腔发育。母乳中的营养素活性成分可以帮助婴儿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从而抵御疾病侵袭[1-2]。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易产生负性情绪,影响乳汁分泌的质和量,导致母乳喂养率降低。
41
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母婴健康[1]。产前放松训练可通过肌肉放松、呼吸放松、音乐放松、意象放松等,减轻初产妇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信心[2]。本文观察产前放松训练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35
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08年的28.8%上升到2014年的34.9%,在2018年上升至36.7%[1],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推荐的10~15%[2]。剖宫产对母儿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母体瘢痕子宫而不利于二次妊娠,剖宫产儿由于缺少产道挤压,更容易发生窒息、湿肺等呼吸系统疾病[3]。
47
初产妇中因分娩经验缺乏的客观现实问题而处于情绪波动过激状态者不在少数,如再接受剖宫产手术刺激,则心身应激反应难免会居高不下,心身压力负荷皆处于较高水平心理上可损及其母亲角色适应进度,生理上会阻碍子宫复旧进程。以何种干预策略助力剖宫产初产妇有效应对心身负性冲击、快速成功适应母亲角色、获得高质量子宫恢复结局值得深思探索。
子痫前期病因复杂,是一种多病因、多亚型的临床综合征,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结合危险因素筛查实现风险评估对指导临床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无定论,早期识别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并及早干预依然为改善围生期结局的核心措施[3]。
73
妊娠期间女性易受心理、家庭、社会及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抑郁、担忧及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初产妇上述不良情绪更为明显,分娩的顺利与否受社会心理、产道、胎儿及产力等因素的影响,胎儿、产道为客观因素,而产力、社会心理可通过干预手段进行改变,进而促进了分娩的顺利进行[3]。
初产妇指的是首次分娩的妇女,其由于缺乏生育经历,在分娩时所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这将会导致其在产后的恢复效果,相比经产妇有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初产妇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致使其在产后无法尽快进行母乳喂养[1]。
58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导致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女性盆底支撑系统由多层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构成,它们协同作用以维持盆腔器官的稳定位置并支持其正常功能,当这些支撑组织受损或功能退化时,便可能导致PFD的发生[1]。
32
高龄初产妇因阴道弹力下降,骨骼灵活性及体力均下降,分娩后机体恢复相对缓慢,卧床时间较长,活动减少,导致下肢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加重血液瘀滞,更易发生DVT。因而需重视高龄初产妇DVT发生情况。但目前,临床研究高龄初产妇DVT的文献资料较少。
影响因子:0.35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94
影响因子:2.646
影响因子:1.133
影响因子:1.14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