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白血病列表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作为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疾病[1],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25%左右,主要治疗手段仍以联合化疗为主。根据中国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2015年启动的ALL临床研究方案(CCCG-ALL-2015)大样本7 577例总结,5年长期总体生存率为91%,无事件生存率为81%,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能为患儿带来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患儿的生存提供有力保障[2]。
32
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作为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疾病,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25%左右,主要治疗手段仍以联合化疗为主。根据中国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2015年启动的ALL临床研究方案大样本7 577例总结,5年长期总体生存率为91%,无事件生存率为81%,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能为患儿带来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患儿的生存提供有力保障。
71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儿童多发,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达3/10万~4/10万[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联合化疗及骨髓移植的治疗方法大量应用在白血病患儿中,对于难治性白血病患儿来说,骨髓移植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方法[2]。但长期的住院经历、化疗药物的使用不仅给患儿带来身体、心理上的折磨,同时也使得其家属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3]。
66
5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是一种淋巴增殖性疾病,发病人群大多为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1,2]。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CD279)可以参与机体肿瘤的免疫逃逸,因此研究PD-1免疫抑制剂,对CLL进行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PD-1与受体PD-L1结合后,可诱导T细胞失活或凋亡,使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下降[3,4,5,6]。
64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并能够生成各种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PCs),最终分化成为各谱系的成熟细胞[1]。这种原始和成熟血细胞之间的平衡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调控。白血病是一种以染色体易位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112
白血病为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该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紧密相关[1-2]。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生活习惯转变,白血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为控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通常选用化疗治疗白血病[3-4]。
29
流行病学指出,国内白血病发病率为3/10万~5/10万,且呈逐年递增态势[1-2]。白血病在儿童恶性肿瘤致死中居首位,属于血液系统恶性病变,对儿童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随着近些年医疗技术不断成熟,白血病患儿治愈人数日益增加,生存率明显提高。
60
血液肿瘤为特殊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具有反复发热、感染、出血、骨髓抑制、血液高凝、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等特点[1]。患者治疗过程中面临多次化疗、治疗方案周期长,部分患者合并真菌感染,静脉输注抗真菌药。
研究显示,白血病患者可因多种因素(如周围人的异样、经济花费压力、长期化疗引发的副作用等)持续存在[3],导致患者的抑郁水平持续上升[4]。3H护理模式是一个现代护理服务概念。其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得到充分照顾[5]。
25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为白血病主要类型之一,成人发病率较高且治疗效果较差,对患者生命造成较大威胁。AML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15%~20%,但却占因白血病患儿死亡人数的50%以上,其发病机制不明,且具有高侵袭及高转移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了解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儿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47
白血病患儿(0~17岁)是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3]。白血病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35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其中儿童和青少年占到了20%左右。随着医疗和护理技术的发展,白血病患儿的幸存率逐年提高[4]。
39
白血病是恶性肿瘤之一,对患儿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故寻找幼儿白血病发病原因对疾病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幼儿白血病病死率随诊疗技术的进步而下降,但其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除感染、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外,幼儿白血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吸烟、杀虫剂、农药、苯化学制剂等环境危险因素有关。
ATM调变前后hnRNPK的表达变化与其保持一致,与自噬蛋白LC3Ⅱ的表达一致,抑制自噬后,ATM/hnRNPK信号表达亦可降低,表明,ATM/hnRNPK信号轴表达增高对于自噬及耐药有增强作用,验证了ATM/hnRNPK信号与自噬及髓系白血病耐药相关性。但本研究结果局限于细胞株,仍需要动物实验及骨髓样本进一步验证。
髓系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 / 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AML 患者可表现出多种基因突变和染色体重排,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特征是 BCR-ABL 融合基因的存在 。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髓系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预后较差 。
6
影响因子:1.981
影响因子:1.133
影响因子:1.580
影响因子:1.034
影响因子:0.917
影响因子:0.35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